5月11日上午,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正式出炉,数据显示:60岁以上人口达到2.6亿,占比18.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近2亿,占比13.5%。
而对比此前的预测数据,可以发现,中国的老龄化进程已经超出预期,老龄化社会正在加速前行。
然而,对于中国来说,在享受了几十年的“人口红利”期之后,真的是否做好了应对老龄化的准备?如今的养老体系,是否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多样化的养老需求?这都是整个社会亟待考虑的问题。
从“家—医院”两点一线的居家式养老,到配套匮乏、远离城市的郊区养老院式养老,可以说,中国的大部分老人依旧处于养老的“原始时代”。
由此,一套更加适合新时期现代版的养老体系亟待出台。
他们的养老需求与供给真空
67岁的企业主赵先生已经顺利将自己的家族生意交接到了儿子的手中,他偶尔会回公司看看,但其实儿子已经能独挡一面,看得太多,反倒会引来这位年轻气盛的新任董事长的不满。
空闲下来的赵先生,有时候会找一些老朋友,或生意上比较好的伙伴一起喝喝茶,打打高尔夫,但最频繁去的还是医院,常年的打拼,赵先生已一身病痛,高血压、糖尿病,伴随心脏病以及睡眠问题,赵先生需要经常到三甲医院看病、开药、做检查。
他一直希望,能住在这样的一个地方,五星级酒店的环境,但可以随时看病检查;有医疗顾问贴身服务,改善自己的身体情况;要处于市中心,离公司、离儿子近一些;同时,还要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在一起,有共同的话题和消遣。
为此,他的儿子跑遍了周边,也没有找到符合老董事长需求的地方,但凡与养老贴边的住所,要么是旧式的养老院,服务匮乏,要么身处荒郊野岭,与世隔绝。
事实上,不仅仅是赵先生,越来越多人步入中年之后,都在面临人生下半段如何度过的问题。
5月11日上午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与2010年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5.44个百分点,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且较此前的预测要来得更加猛烈。
在接下来的5年里,60后渐次进入老龄化,70后也在为今后养老问题作出准备。
居家养老,是过往的主要养老模式,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弊端日渐显露。
在过去,人们喜欢居住在一起,老人膝下儿孙环绕颐养天年,现如今,小家庭制大行其道,父母子女各有所居。
此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也印证了这种变化,数据显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62人,比2010年的3.10人减少0.48人。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主要是受我国人口流动日趋频繁和住房条件改善、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等因素的影响。
老人面临无人照料的情况,不仅日常生活多有不便,尤其是一旦出现紧急情况,甚至都无人知晓。
中国在2000年左右,开始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在这20年里,对于机构养老也进行诸多探索,从最初的养老院到目前的养老社区,但绝大多数的养老机构还停留在仅满足基础居住需求与简单照护的初级阶段。
到点吃饭,无事只能看看电视打打麻将,平时组织一次量个血压,定时吃药,由于医疗配套不足,也没有专业的医护医院,再加上远在郊区,一旦遇到病症或紧急情况,还需要把老人千里迢迢运送到市中心的医院,徒增舟车劳顿,也容易错过治疗的黄金时间。
这也是为什么在社会已经从居家养老过度到机构养老后,人们依旧不愿意去养老机构的原因,缺乏家的温暖,更缺乏对于老人至关重要的便利。
从被动养老走向主动康养
如今,新增的老龄化的人口质量已经较10年前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尤其是在学历上,高中文化以上占比13.9%,较之前提高4.98%,在养老需求上,人们的要求更高,无论是居家养老抑或现存初级版的机构养老,都不在他们的选择范围内。
在老龄化社会的严峻形式下,养老供给和养老需求之间出现了巨大的真空。
中国平安在多年构建医疗生态圈的既有经验基础之上,洞悉到了养老真空所在,并于近日推出了旨在解决当下养老供给侧短板的康养品牌“平安臻颐年”及首个高端产品线“颐年城”,通过“金融+医疗+康养”结合的创新发展模式,整合公司金融、医疗与科技领域的优势资源,布局康养产业,打造有品质的康养服务,践行“有温度的金融”理念。
平安人寿党委书记杨铮表示,作为“社会的稳定器”,保险的底色是爱与责任,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是保险的天然使命。面对老龄化,保险将是对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补充作用,不仅是养老支持类保险产品的提供者,更是康养基础设施重要的投资力量和康养服务重要的提供者。
被动养老已是过去式,主动康养才是未来。“平安臻颐年”从高品质综合康养社区切入,打造集全景医疗、智慧社区、精细养护、乐享生活为一体的医养结合综合体项目,颠覆了过往人们对于养老模式的认识,更是将机构养老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改变过去老人在轮椅上被动接受持续照护的养老模式,“平安臻颐年”以主动管理健康为理念,链接专业康复团队,量身打造顶级康复方案,定制衣食住用行的生活计划,可穿戴设备时刻监控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平安自有线上+线下的团队快速反应,主动改善长者的身体状况;改变机构养老边缘化的社区选址,“颐年城”均位于城市中心,康养身心,但不脱离生活,个性化的管家式服务,犹如家一般的温暖;改变过去养老社区的机械化管理,“平安臻颐年”在中国平安科技力量的加持下,以智慧社会的形式关怀长者的每一个细节。
在照护服务上,平安颠覆了过去简单的护工模式,引入日本专业康养机构倍乐生知一恺迩公司无微不至的精微照护,以专业介护工匠的服务,给长者以尊严、平等、知情、自力的人生体验。
尤其重要的,长者需要照看的不仅仅是身体,更是心理上变化,“平安臻颐年”通过高品质圈层文化活动,让长者活出更加精彩的人生下半段。
养老新高度、康养新标准
借助“平安臻颐年”的发布,中国平安总结出高品质康养标准的“臻标准”服务体系,包含以臻稀地段、臻致服务、臻品产品、臻享权益、臻心保障的“五臻”标准,对应“地点一流、服务一流、设备一流、内容一流、保障一流”的理念,全面覆盖长者生活所需,满足客户品质康养需求。
所谓地点一流,即精选核心城市的核心区域,居行两宜,配套完善,打通绿色就医的转诊通道,直达三级综合医院,为长者提供的不仅是景观宜人、交通便利、配套完善的稀缺居所,更是不脱离社会生活,更是以健康保障优先的生活方式;
保障一流,即平安在金融、医疗和科技领域的多年深耕,给予 5大生态圈能力保障:以“金融、医疗健康、汽车、房产、智慧城市”五大生态圈为依托,以引领世界的科技实力保障客户的便利生活;
内容一流,即充分考虑客户的实际需求,平安把客户服务权益前置到客户成为臻享会员的那一刻,成为臻享会员,即可享受包含健康、生活和保险三大方面的臻享权益,并关注客户不同时期的保险保障和财富需求,为其配置多元康养的产品方案,提供定制化、一站式的金融管家服务权益。通过提供不同健康保障期的个性化保障方案,为客户的健康保驾护航,做到小病不愁、大病无忧。同时引导客户提前配置专业的护理险,为将来高龄可能发生的失能失智做准备,提供可行可信的支撑和保障。此外,还为客户配备了专属生活管家,为客户提供高端商务出行的礼遇以及一系列专属、专业的健康保障和优质贴心的健康医疗增值权益。比如7*24小时的私家医生、高端综合体检、全球权威专家的诊疗等尊享权益。
设备一流,是对康养社区而言,平安希望给到长者的是健康、智慧和高品质的生活环境,以及一流的康养居住设备的配套;健康环境和康养管理方面,分别采用了国际健康建筑标准WELL标准以及国际康复照护的CARF标准作为衡量标尺,为长者带来可量化、可感知的高标准产品。
高品质康养生活的真正价值在于优质的服务,在一流服务方面,平安引进了美国医学科学励建安教授带领的国际康复医疗团队,帮助亚健康、及时发现健康问题、及时有效干预,提前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在照护方面,平安携手国际品牌倍乐生知一忔迩,联合搭建护理服务的体系,匠心打造涵盖自理、半自理、专业照护等全周期的照护服务。
在这样的标准与理念的引领下,不仅再度提升了中国养老模式的高度,将中国养老水平与国际看齐,更为重要的是,有效解决了目前存在部分养老需求真空。
在“平安臻颐年”的背后,是中国平安多年来对于“保险+养老”业务模式的探索,尤其是三十多年来,平安在金融、科技与医疗生态领域的积累,是平安臻颐年成长的“催化剂”。
以平安的医疗生态圈为例,其庞大线下的健康医疗服务网络已经覆盖了11万家药店、4.9万家诊所和超过2万家的体验中心,合作机构超过1.5万,有30万名以上的医生,自有医生超过1400个,覆盖超过100个城市,健康数据库覆盖了3万种疾病,医疗科技专利达到世界第一。
这也是平安在康养时代的底气所在。中国平安希望发挥自身优势,将“平安臻颐年”打造成为中国康养行业引领者和行业标准制定者,带动提升中国康养行业整体水准,成为“国际领先的高品质康养生活服务商”。
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在年度股东大会上曾说,从小家到国家,中国平安怀揣服务国家实体经济,保障社会民生的初心,企业社会责任担当的爱心,提供优质金融产品的安心,为客户创造简单便捷服务的舒心,和金融加医疗健康的暖心,以五心的平安,打造有温度的金融。我们集合保险金融、医疗生态等力量布局康养产业,让养老有尊严,自己靠自己,幸福靠平安。让平安的康养服务惠及千家万户,让子女安心,自己放心,大家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