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高新区,南岭南路以南,大片的农田和零散的村落,冬季的萧瑟在此舒展,一座航母造型的建筑隔路对望,这是刚刚迎来封顶的淄博商务综合服务中心。一艘托载淄博“开拓新视野、探索全球市场”希望的航母,将在这片原野上启航。
“项目再难,也要行一行这‘虎山’”
“拿到这个项目的同时,我们也拿到了‘一大把难题’。”淄博商务综合服务中心项目负责人李锡宝告诉我们。
首先是工期问题。项目选址位于淄博郊野,临近市政绿化,存在数处古墓及未处理的征地。2021年10月21日,项目团队“入场”,此时,现场勘探工作尚未完成,受各种因素影响,项目不具备开工条件。李锡宝带领团队,协助进行开工准备工作。11月29日,完成南侧市政绿化挪移。2022年1月4日,完成古墓迁移。针对未征土地问题,项目团队提前对接业主,“确认困难,解决问题”,专人追踪办理。3月23日,最后征地完成,项目具备施工条件。此时,项目已延期开工153天。项目开工后因淄博位于“26+2”城市群,处于污染区,存在经常性停工,严重制约土方开挖,另有疫情、持续性降雨等不可控因素影响41天,致使项目工期形势严峻。
在公司及分公司的帮扶下,项目团队及时调整施工部署,将原定的分段施工计划更改为整体施工,加强料具周转、资源保障力度,穿插工序,全项目大工段整体推进,相较分段施工节省工期约33%。同时,根据前期建设经验,项目总工徐磊梳理分包队伍白名单,优先选择合作稳定的优质分包,优化施工队伍,人员配置,将现场做好劳务队伍服务保障,李锡宝作为现场管理者的同时,也作为倾听者收集劳务队伍的困难,在例会上汇总统一解决,做好现场资源保障和技术支持工作。同时徐磊带头把控质量管理,为工程部5人划分区域,确保“无返工”,各项工序标准化推进,以质量提效率。在进场后,李锡宝联同项目总工徐磊、生产经理马文杰,“白天看现场,晚上编方案”,通过现场反馈项目方案的编制,又通过方案指导现场,前后共编制方案75份。
为全力推进建设工作,李锡宝还使用“人海战术”,高峰期近700名工人同时作业,“夏天从早上4点干到晚上10点”,用1个月冲出正负零, 5个月实现主楼区域主体封顶,累计浇筑混凝土超6万方,并在2022年4月份获得山东分局检查第一名,淄博综合保税区二、三季度综合检查中排名第一。
此外,项目为银行、酒店、办公综合体,外形为航母造型,外立面复杂,同时精装质量要求高,深化设计难度大,设计专业全,需与多家方案设计和专项设计单位沟通协调,存在交叉设计和管理、设计进度不可控、设计概算限额等等难题。项目团队成立设计管理部门,专门负责项目设计协调管理工作,整合项目部、公司设计研究院、设计单位、专业分包等资源,与公司设计院、淄博院共同制定设计进度计划,并提前进行二次深化设计,各专业提前介入设计工作,做好控概及概算分配,并根据商务分析引导设计,保障各类资源供给,确保“现场不等材料”,同时通过初设图纸进行招采工作,以及土方、支护作业,紧盯图纸报审,专人跟踪设计进度。
大面积混凝土浇筑是项目的技术难点。项目总计13层,地下2层,地上11层,地下室单层面积1.8万㎡,地上单层面积1.1万㎡。新浇混凝土在硬结过程中体积不稳定,结构内部容易产生温度应力改变,大面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条件复杂,工序流程繁复,施工处理过程中,易受到环境、人员以及技术等多种因素影响,从而诱发裂缝风险,严重威胁整个混凝土结构稳定。项目积极沟通设计院,每隔30~40米设宽度为700~1000毫米的后浇带,减少温度应力的影响,提高结构抵抗温度变化的能力,并合理划分施工段,进行跳仓法施工,使用SY-K抗裂减渗剂,完美解决了大面积混凝土施工难题,并在国家核心期刊文献《城市建设理论研究》发表论文《建筑工程大面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与质量控制思考》。
“小时候看《水浒传》,最喜欢‘武松打虎’,‘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项目再难,我们也要行一行这‘虎山’。” 李锡宝笑着说道。偏向虎山行”不是盲目的鲁莽,而是“铁”的作风带给这支团队的自信。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