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厦大教授林惠祥
2023-05-27 07:24  浏览:1069  搜索引擎搜索“手机易展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手机易展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厦大教授林惠祥

在厦门大学人类学博物馆门前,我徘徊久之,心中满是对创馆的林惠祥教授的敬意。

林惠祥(1901一1958年)是著名的人类学家、民族学家和考古学家,是爱国爱乡的台籍学者。其主要著作有《台湾蕃族之原始文化》 (1930年)、《世界人种志》(1934年)、《民俗学》(1934年)、《文化人类学》(1934年)、《神话论》(1934年)、《中国民族史》 (1936年)等。


林惠祥教授的厦大毕业证书

据厦门大学历届毕业生名册,林惠祥教授于1926年毕业于厦门大学社会历史系。当年该系毕业生仅有一名,也就是说,林惠祥教授当年的全身毕业照就是“厦门大学社会历史学系1926届全体毕业生合影”。尤为可贵的是,林惠祥教授的厦大毕业证书(证书上社会历史学系简称为社会学系)编号为“第一号”,质言之,林惠祥教授是厦门大学编号第壹的毕业生。从厦大毕业后,林惠祥教授又获得菲律宾大学人类学硕士学位。

1954年11月,林惠祥教授作《“台湾者中国之土地”》,引《郑成功致侵略台湾守将书》里的话作为题目。该文结论是:“以上四方面,无论从历史上的关系、民族的关系、开发台湾的功劳,以及人民的爱国主义传统说来,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由政治上说来应属中国,从学术上说来也应属中国。人是中国人,地是中国地。”

我曾多次听台湾著名学者李亦园教授说,以林惠祥教授为代表的文化人类学是厦门大学文科最重要的学术传统之一。近日,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宣告成立,林惠祥教授代表的学术传统当得更进一步的发扬光大,可喜可贺。

作者简介


汪毅夫先生,1950年3月出生,台湾台南人,历任上山下乡人员、邮递员、学员、教员、研究员、公务员和退休人员。学术著作有《闽台区域社会研究》等18部,300余万字。


主播介绍

高琦,资深媒体人,“京彩台湾”新媒体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广天下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朝阳民革青委会副主任。录制有中宣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十四五规划》等多部有声作品;朗诵代表作品《脊梁》《等待天明》由央视、新华社等媒体发布并成为网络热搜;纪录片作品有《新丝路密码》《刘亚楼》《织梦年代》等。

栏目介绍


汪毅夫先生著作《顾盼两岸》,收录了作者自2019年元月起“在手机上用手写输入法写作”并陆续发表在中评社、中评网上的286篇文章。

对于“两岸关系已无联结点”的悲观论调,作者认为,“我写的学术段子(文史笔记)两岸都有读者关注,我讲的两岸故事两岸都有热心受众,这不就是一个联结点吗?每念及此,老旧的手表又上了一回发条。”正如作者所言,退休之人该放下的全放下了,惟此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应该是吾人一生的志业,不放下,也放不下呀!

《顾盼两岸》有声版上线之际,正值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之时,也是京彩台湾继《话说两岸》之后,再次为广大读者提供“生动鲜活”的新媒体“选修”内容。

让我们通过《顾盼两岸》的字里行间,感悟海峡两岸方方面面的联结点,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在“推动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征程上,凝心聚力促发展,驰而不息抓落实,立足岗位作贡献,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感谢

汪毅夫先生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中广天下(北京)文化发展中心

北京单田芳艺术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对本专栏的大力支持

-THE END-

京彩台湾

微信号: bjs tb2017


发布人:fa92****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