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常规是为了保证课堂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而对学生提出的一系列基本要求。规范课堂常规,不仅有助于建立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严密课堂的组织,同时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组织纪律性、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课堂常规的实施需重细节,重实效,重坚持。
一、课前准备
1.电教设备开启完毕,黑板擦拭干净。
2.准备好本节课要用的所有学习用品,书本统一放在课桌左上角,文具盒竖放在书本正上方。
二、候课
上课铃响时,要在教室安静等待教师上课。
三、问候
上课铃响,教师走进教室,环视四周,提示同学准备上课,待学生注意力集中到教师这里后,发出口令“上课”,班长喊“起立”,全体同学立正向教师行注目礼,教师说:“同学们好”后,同学们齐答“老师好”,说“好”字时行鞠躬礼,“好”字完毕后即站直,教师还礼后坐下。坐下要安静、端正。如上课迟到,要先喊“报告”,经老师同意后再进入教室。
四、坐姿
要求抬头挺胸身体坐直,双脚自然叉开与肩同宽,双手自然放上或放下(身正、肩平、臂开、足安)。上课坐姿要端正,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大胆发言,不随便讲话,不做小动作,不做与课堂无关的事。
五、上课
1.举手。学生提问或回答问题时应先举手,经老师允许后起立发言;回答完毕经老师允许后再坐下。
举手姿势:右手自然举起,五指并拢,向上举直不离开桌面,也可以伸直手臂,但是臀部不能离开凳子。
2.倾听。首先别人讲话时,要坐姿端正,可以微侧身子,双眼注视发言者,专心致志地听。其次应学会边听边想,认真思考,能记住别人讲话的要点。此外,不打断同学的发言,等别人讲完后,再举手得到同意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
3.阅读。读书时,双手握书,使书与桌面形成夹角,成135度。课堂阅读中,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用普通话读,发音标准,吐字清晰,声音响亮。不重复字句,不顿读,不指读,不唱读,不读断句。个别学生站起读书时应双手捧着课本,站直身子读。
4.表达。要求站直身子,目视教师,大方自然,声音响亮,口齿清楚;低年级能说完整的话,中高年级能说完整、连贯、规范的话。有时需要到讲台前表达:学生则要走到适当的位置双脚自然站立,跟同学问好,目视同学,做到声音洪亮、落落大方表达。
5.做笔记。上课要适当地做笔记,笔记可以记在书上,会合理利用书本上的空间,字迹要清晰,不要写得过大。
6.握笔姿势。笔杆与练习本平面呈60度夹角,食指较大拇指稍低,握笔点与笔尖距离保持3-4厘米。(拇指食指捏住笔,中指抵住笔杆底。余下两指紧相依,指离笔尖一寸余。)
7.书写姿势。身体正,脊柱直,两臂平放桌上,不耸肩,不歪头,不伏在桌上,大腿呈水平状态,两足着地;眼离书本一尺,身离桌子一拳,手离笔尖一寸。写字时要把练习本放在胸部正前方,左手按住练习本,右手握笔,做到笔画清晰、字体规范。
8.讨论。轻声讨论,积极发言,注意文明用语;讨论时注意倾听,不随便打断他人的发言,他人发言完毕后方可补充。
9.作业。要养成爱护作业本的良好习惯。作业要求独立完成,按时上交,认真完成并及时订正,字迹要清晰工整,格式要规范。课堂作业当堂完成。
10.测试。测试考试要实事求是,态度端正,不弄虚作假。
11.做实验。做实验时,要明确目的要求,按规定的操作步骤进行观察分析。写好实验报告,爱护实验器材,节约实验材料,按时归还实验用品,并做好清洗工作。
12.自习课。自习要保持安静,认真做自己的事。
13.体育课。上体育课时,体育委员负责整队、点名,听从老师的指挥,不做危险动作。
14.着装。上课一律衣着整齐,不穿拖鞋、背心进入教室,不准随意出入教室。
六、下课
1.下课铃声响起,教师宣布下课,由班长口令“起立”,学生:“老师再见”,说“见”字时行鞠躬礼,然后老师说:“同学们再见”。
2.学生整理好桌面上的所有书本放入桌堂,准备好下节课的学习用具并摆好在课桌左上角,离开座位后必须把凳子靠入课桌下。教师走后,学生方可离开座位,不得一哄而散地跑出教室。
3.课后保持教室整洁,坚持卫生值日制度。爱护公物,若有损坏、遗失公物应照价赔偿;对故意破坏公物者,应给予纪律处分。
中国教育家叶圣陶说过:“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亏,想改也就不容易了。”而好习惯的养成可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学生可以坚持一天两天,但是长期下去会“反弹”,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吾将上下而求索”,进行时时提醒,日日提醒,并长期坚持下去。“一日一钱,十日十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终会实现“细节成就美好未来,良习铸就精彩人生”的共同目标。 (东昌府区风貌街小学 刘倩)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