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健康是人民群众关心的重大民生福祉问题,新疆卫生健康事业事关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在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中,开展卫生健康援疆工作、推动新疆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是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同中央整体战略紧密衔接,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
近日召开的2023年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援疆工作会议强调,要着眼新疆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和各族群众健康福祉,多办一些惠民生的健康实事,多解决一些各族群众牵肠挂肚的健康问题,多开展一些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健康项目,将卫生健康援疆工作打造成民心工程、民生工程、民族团结工程,更好地促进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01
卫生健康援疆成果丰硕
自2012年以来,中央层面累计安排转移支付资金446.2亿元,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128亿元,实施3494个项目,支持新疆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支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设北京儿童医院新疆医院等3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支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有效带动提升当地医疗服务能力。
在地州市一级,国家卫生健康委配合中组部深入实施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组织7个省(市)先后派出996名医疗人才支援新疆7家市级人民医院和兵团一师医院,有力提升了受援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截至2022年年底,8家受援医院学科数量增至258个,地市级重点专科增至98个,三级、四级手术比重由48.6%提高到57.8%,转诊率由1.54%下降到1.2%,一批重点学科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转变。在区县一级,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65家三级医院对口帮扶自治区、兵团60家县级医院,加强人才培养和临床专科建设,满足县域居民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在乡村两级,统筹援受双方资源,实现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空白点动态清零,进一步织牢基层服务网络。
为在新疆打造高素质医疗卫生人才队伍,截至2022年年底,国家卫生健康委累计支持遴选建设27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累计培养培训各级各类医务人员4万余人。同时,持续加大对新疆公共卫生和疾病防控能力建设的倾斜支持力度,聚焦重点疾病防控,利用中央财政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建设补助资金等,支持新疆卫生应急能力建设,已支持建成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国家卫生应急移动医疗救治中心;聚焦重点人群健康改善,实施妇幼健康服务能力提升项目,支持指导新疆实施妇幼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引导建立多家机构的妇幼健康对口支援长期协作机制,全面提升基层妇幼保健机构综合服务能力;指导建设老年医学科,加大老年医学人才培训力度,将新疆老年病医院等7家机构确定为第二批老龄健康医养结合远程协同服务试点机构,逐步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截至2022年年底,新疆实现332种大病不出自治区、1914种常见病不出地州市,小病不出区县就能得到治疗,人民健康水平明显提高,卫生健康事业快速发展,较好地解决了各族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02
打造带不走的医疗人才队伍
在援疆之路上,各对口支援省(市)和单位在资金、人员、项目、技术等方面不断加大支持力度。
广东省累计投入13.77亿元,打造以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为龙头的立体式、多层次医疗新格局;江苏省累计投入25亿元,支持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
浙江省帮助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建成南疆首家眼库、南疆首个核医学诊疗示范基地;河南省帮助成立哈密市肿瘤防治“4S”联盟,实现从“肿瘤病人90%转到外地治疗”到“肿瘤病人90%留在当地治疗”的巨变。
湖南省探索建立“1.5年﹢X”帮带培养模式,充分发挥援疆团队在人才培养上的重要作用;吉林省公开选拔20名医生,落编制、定单位,到新疆支医3年,缓解受援医院空岗和执业医师率较低的问题。
会议指出,对口援疆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成效,但还存在重硬件、轻软件等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要充分发挥援疆省(市)智力优势,将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同步推进,加大双向交流、两地培训、跟岗挂职锻炼力度。鼓励卫生健康人才柔性支援,通过设置医联体、专家工作站、名医工作站等,借助远程医疗、空中课堂、网络直播等信息化手段,推动支援地区优质资源向受援地基层延伸,提升当地人员能力素质,打造一支留得住、能战斗、带不走的医疗人才队伍。
“省内26家医疗机构与受援地医院建立了常态化人才培养协作机制,采取团队带团队、专家带骨干、师带徒等形式,将新疆本土人才教育培养与我省教育培训体系相融合,接收受援地431名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来晋培训进修。”会上,山西省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着力补齐新疆本土人才短板的同时,山西创新开展特色援助活动,持续拓展医疗援疆内涵。比如,建立人才在疆就业渠道,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山西医科大学晋祠学院与受援地医院签订教学实习医院合作协议,选送医学生到受援地实习,其中66人在新疆就业。
新疆喀什地区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副主任戴永刚介绍,广东省不断深化拓展“院包学科群”援疆内涵,增派32名柔性医疗人才,结对帮扶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重点专科及学科群,涵盖60余个临床医技专科和5个行政管理科室;上海市积极推动9家医院对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开展“以院包科”组团式帮扶;山东省创新实施“点餐式”组团援疆模式,选派1000余名高水平医务人员赴喀什支医。“喀什地区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在提质、扩面、补短板、建机制4个方面持续发力,为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更好地建设美丽喀什提供有力的医疗卫生服务保障。”戴永刚说。
03
夯实乡村振兴的健康基础
今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对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作出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
会议要求,进一步统筹调配资源,坚持问题和需求导向,聚焦痛点、难点问题,推动帮扶工作的着力点进一步向农村延伸、向基层延伸,切实帮助新疆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能力,夯实乡村振兴的健康基础。
河南省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该省援疆在统筹城区和基层上下功夫,自“十四五”以来,推动援疆医疗资源向疾控、妇幼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延伸,选派“小组团”柔性援疆专家,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精准支援。同时,拓宽专业范围,推进援疆人才向疾控、妇幼、中医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延伸。
湖南省积极协调各方资源,推动吐鲁番市建设成为全国第一个全部景点配置自动体外除颤器并与“120”联动形成“云体系”的旅游城市。“广大援疆医疗人才与少数民族结亲户、贫困户和重点关爱人群结对子,通过多种途径为结亲户提供看病咨询、慢病管理、健康宣教等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将医疗服务融入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之中。”湖南省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说。
“借助援疆之势,我们注重发挥兵团特殊作用,主动下沉优质医疗资源。”兵团一师阿拉尔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郑江艳表示,该市紧密依托专科联盟平台,推广特色技术和适宜技术41项,在兵地融合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涌现出跨越4000公里挽救6岁患儿生命、162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免费接受介入治疗等一系列感人事迹;在浙江省帮扶下,实施大健康、大组团、大帮带和远程医疗、远程培训“三大两远程”工程,开展跨省医联体建设,通过后方医院搭建“纳里健康云”远程医疗平台,实现浙江、新疆两地医疗资源即时对接、互联共享。
“聚焦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地广人稀、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衡、公立医院精细化管理体系不健全、基层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福建省把医改援疆作为重要工作来抓。”福建省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福建援疆团队积极牵线搭桥下,新疆昌吉州党委抽调医改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领导和业务骨干组成专班,邀请三明市医改专家全程参与评估论证,科学制定《关于深入推广“三明经验”深化“三医联动”综合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及总医院建设、医保总额付费、薪酬制度改革、绩效考核等配套方案,形成“1﹢4”顶层设计,搭建起了昌吉州深化医改的“四梁八柱”,强力推进医改。
文:健康报首席记者 叶龙杰
编辑:于梦非
校对:杨真宇
审核:徐秉楠 陈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