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深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025-04-22 21:47  浏览:266  搜索引擎搜索“手机易展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手机易展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本文为《中国审判》杂志原创稿件

文|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李勇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王文松

“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指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深刻凸显了法治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性保障作用。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重要目标。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人民法院第六个五年改革纲要(2024—2028年)》进一步明确了司法领域在法治轨道上的制度保障与实践路径。法治不仅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制度基石,更是实现治理效能提升的关键路径。法治对于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具有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要求治国理政方方面面的难题都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从而推动国家治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高效化。

01

理论内涵:法治赋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

内在逻辑

(一)法治作为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

制度框架:法律规范体系、党内法规体系与治理体系的有机统一。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我国法治的基础架构,为国家治理提供明确规则指引,保障国家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及生态文明建设各个方面有法可依。党内法规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对自身权力运行进行规范的重要制度安排。通过明确党的纪律和规矩,党内法规体系为党的领导和执政活动提供了制度保障,确保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种制度框架不仅为国家治理提供了坚实的制度基础,还推动了国家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法治与国家治理体系的有机统一,还体现在其对国家治理各环节的全面覆盖。从立法、执法到司法、守法,法治贯穿国家治理的全过程,通过法律的权威性和稳定性,为国家治理提供了明确的规则指引和制度保障,推动了国家治理能力的全面提升。

价值导向:公平正义、程序正义与“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深度融合。

首先,法治的价值导向在于实现公平正义,这是法治的核心价值追求,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将公平正义贯穿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的全过程。程序正义是实现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通过规范化的程序设计,确保权力运行的透明性和公正性。例如,“如我在诉”意识强调,法官在裁判过程中要设身处地为当事人着想,将司法的公正性与人文关怀有机结合,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其次,“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理念之一,也是法治赋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价值指引。通过法治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回应人民的合理诉求,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路径。例如,在环境治理领域,通过完善生态环境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环境污染的惩治力度,以良好的生态环境建设普惠民生、维护公共利益。

(二)法治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互动关系

法治与国家治理现代化之间存在着深刻的互动关系。法治不仅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也是实现治理效能提升的重要路径。

规范功能:通过法治化解社会风险。法治的规范功能在于通过法律规则的设定和实施,化解社会矛盾和风险。在经济领域,反垄断司法实践通过依法规制垄断行为、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环境,促进了经济的健康发展,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有力保障。在社会治理领域,通过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法律法规,加大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社会秩序稳定。法治的规范功能不仅体现在对违法行为的惩治上,还体现在对社会行为的引导上,推动社会形成良好的法治氛围,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动态适应:数字治理、涉外法治等新兴领域的规则供给。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深刻变革,数字治理、涉外法治等新兴领域成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字治理领域,数据安全立法通过规范数据的收集、存储、使用和共享,保护了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法治保障。在涉外法治领域,跨境司法协作通过不断完善跨境司法协作有关机制,加强国际司法交流与合作,提升了我国在国际法治领域的影响力,为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权益提供了有力保障。涉外法治的规则供给,体现了法治在应对全球性挑战中的重要作用,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国际视野和法治思维。

02

价值意蕴:法治轨道推进治理现代化的

重要作用

(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制度保障

司法裁判对社会公正的引领作用。司法裁判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指导性案例在统一法律适用、引领社会价值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指导性案例通过提炼典型案件的裁判规则,为各级法院提供了明确的裁判指引,有效避免“同案不同判”现象,维护了司法权威和公信力。

司法解释对公民平等权的保障作用。2022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修正并实施,对于统一城乡赔偿标准,具有重大意义。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结构导致人身损害赔偿标准差异,影响了对公民平等权的保障。统一赔偿标准后,无论受害者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均按统一标准计算赔偿数额,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从制度层面消除了城乡差异,为社会公平正义提供了坚实保障,增强了人民群众对法治的信任和对国家治理的认同感。

(二)提升治理效能的核心动力

司法改革驱动效能转化:法院信息化建设对审判效率的提升作用。司法改革是提升治理效能的重要途径,法院信息化建设则是司法改革的重要成果。以北京互联网法院为例,其全流程在线诉讼模式为当事人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司法服务。通过在线立案、在线庭审、电子送达等功能,当事人无须到现场即可完成诉讼全过程,大大节约了时间和成本。法院信息化建设不仅提升了审判效率,还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辅助办案等功能,提高了裁判质量。这种技术与司法的深度融合,推动了司法工作从传统模式向现代化模式转变,为国家治理效能的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全局作用

涉外法治能力建设与“一带一路”司法协作: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涉外法治能力建设成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外法治能力建设不仅提升了我国在国际法治领域的影响力,还通过法治手段进一步优化了营商环境,吸引了更多国际投资和贸易合作,推动我国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提升国家的国际竞争力。

法治化营商环境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法治化营商环境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我国通过设立知识产权法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措施,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有力保障,为市场主体提供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环境,推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全局目标。

03

实践路径:法治轨道推进治理现代化的

制度设计与司法创新

(一)制度优化:构建系统完备的法治保障体系

立法协同:动态立法机制应对新兴领域挑战。科技发展和社会变革催生新兴领域,对传统立法模式提出挑战。动态立法机制成为应对这些挑战的关键。例如,在人工智能领域,伦理问题凸显,立法机关需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动态立法机制的建立,是推进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制度创新,为新兴领域发展提供明确规则指引。

执法创新:穿透式监管在平台经济治理中的应用。平台经济快速发展对传统执法模式提出挑战。穿透式监管作为一种创新执法方式,能有效应对平台经济的复杂问题。穿透式监管的应用,是法治轨道推进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实践,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

(二)司法改革:以审判现代化驱动治理效能提升

繁简分流机制:优化司法资源配置,回应“案多人少”矛盾。社会矛盾的多样化和复杂化使“案多人少”成为司法实践中的突出问题。繁简分流机制的推行,是优化司法资源配置的重要举措,也是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实践,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技术赋能司法:区块链存证、智能合约在裁判执行中的实践。科技与司法的深度融合是新时代司法改革的重要方向。在司法实践中,各地法院技术赋能司法的创新举措,不仅提升审判效率,还增强司法公信力。技术赋能司法的创新,是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实践。

(三)协同治理:强化多元主体参与的法治合力

党领导下的多元共治:基层“共享法庭”与“枫桥经验”数字化升级。在基层治理中,党的领导作用不可或缺。例如,浙江省的“共享法庭”实践,通过在基层设立虚拟法庭,整合司法资源,实现司法服务下沉。同时,“枫桥经验”的数字化升级,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提升矛盾纠纷化解效率。这种党领导下的多元共治模式,不仅提升基层治理效能,还通过数字化手段增强社会治理精准性。这也是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实践,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走向基层、走向群众。

社会监督与司法公开:裁判文书上网、司法大数据公开对治理透明的促进作用。司法公开是提升司法公信力的重要手段,也是社会监督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我国通过裁判文书上网、司法大数据公开等措施,不断实现司法过程透明化。裁判文书上网让公众及时了解司法裁判结果,推动司法公正;司法大数据公开则为社会治理提供了重要参考。通过对司法数据的分析,政府能及时发现社会治理薄弱环节,优化治理策略。社会监督与司法公开的结合,是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实践,增强社会对法治的信任,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走向更高水平。

本期封面及目录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中国审判》杂志2025年第7期

中国审判新闻半月刊·总第365期

来源:中国审判

编辑:孟祥宇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发布人:b1ea****    IP:124.223.189***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