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上,把方向指向了“三会”。为了有效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关键方面着手:
一、构建积极氛围,激发学生表达意愿
教师应积极营造和谐、互动的课堂氛围,深入了解学生,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通过及时、正面的反馈,如表扬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在课堂上敢于并乐于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
二、创设趣味情境,增强表达兴趣
低年级学生往往对生动有趣的故事充满好奇。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富有吸引力的故事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和解答。
三、提供多元材料,促进表达能力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具和实物材料,如小棒、计数器、几何图形等,让他们在动手操作中探索数学知识。同时,鼓励学生结合操作过程,用数学语言清晰地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思考。
四、强化教师示范,规范表达格式
教师在课堂上应成为学生的榜样,确保自己的数学语言准确无误。通过精确的数学表述,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严谨性,并引导他们逐步学会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进行表达。
五、结合生活实际,拓展表达空间
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如布置与购物、测量等相关的数学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和计算。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能拓展他们的表达空间。
六、鼓励课外阅读,丰富数学词汇
引导学生阅读数学绘本、科普读物等,了解更多的数学概念和术语。通过课外阅读,学生可以积累更多的数学词汇,为准确、流畅地表达数学观点打下坚实基础。
总之,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需要教师在课堂氛围、情境创设、材料提供、教师示范、生活实际以及课外阅读等多个方面共同努力。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