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我国现有银屑病患者人数已超过700万。在过去20多年间,银屑病的治疗实现了重要突破,该病逐渐从“顽疾难治”变为“可治可愈”。然而,仍有不少银屑病患者因种种原因,未能享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福祉,饱受疾病之苦。
10月26日,由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皮肤病与皮肤美容分会、华北理工大学、健康报社、国际银屑病协会等共同主办的第七届中国银屑病大会,在河北省唐山市开幕。大会的主题是“心相印,爱无银”。会上,如何提升银屑病患者的幸福指数成为热议焦点。与会专家强调,无论是深化创新研究、加速成果转化、关注患者精神健康,还是提升基层诊疗规范化水平,大家的共同愿景都是为了让更多的银屑病患者能够拥抱幸福生活。
深化创新研究
国际银屑病协会执行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皮肤病与皮肤美容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银屑病学组顾问张学军教授:迄今为止,中国银屑病大会已举办七届。这七届大会见证了银屑病从棘手难愈到可实现临床治愈的突破性进展。
银屑病作为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及系统性疾病,其治疗历程充满挑战。2002年,我们团队率先发现人体4号染色体上存在银屑病易感基因位点,揭示了银屑病的遗传易感性。2007年,团队又发现白细胞介素(IL)-15与银屑病之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关联性。IL-23也参与了辅助性T细胞17(Th17)介导的银屑病炎症过程。这些研究成果为以IL-23和IL-17为靶点的生物制剂的成功研发,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理论依据。
随着针对多样化靶点的生物制剂及小分子药物的相继问世,我国皮肤科医生和患者对于银屑病的治愈信心显著增强。自2018年起,相关创新药物在海南博鳌率先上市,并逐步推广至全国。目前,国内银屑病患者每年仅需要花费数千元,就能有效治疗以往可能需要十几万元治疗费用的疾病。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当前实际应用生物制剂及小分子药物的患者比例仅为10%~20%。2022年的一项关于银屑病患者满意度与幸福指数的调查显示,超六成患者仍饱受银屑病困扰,生活在痛苦之中。
鉴于此,我们将“让90%以上的中国银屑病患者感到幸福”作为奋斗目标之一。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将持续加大银屑病研究投入,积极探索新型治疗策略与药物,借助科研创新的力量,为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全面缓解银屑病症状,显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回顾过去20多年,从基因探索到临床应用,我们的每一步都走得坚实而有力。展望未来,开展银屑病复发防治研究、探索银屑病空间组学等,将成为我们科研攻关的重要方向,以期进一步推动银屑病治疗领域的全面进步。
加速成果转化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高兴华教授:在探索医学界的未知领域时,“转化研究”始终是科研工作者的共同追求。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看,所有的医学相关研究,最终都是为了遵循科学规律,解决临床治疗难题。
近些年,国内多个团队在诊断转化、耐药性研究转化、中医药转化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为包括银屑病在内的诸多皮肤病的高效诊疗提供了更多可能。
在诊断领域,尽管免疫性皮肤病已存在诸多免疫力评估指标,但我们仍需要寻找更为精准、特异的自身免疫活动标志物。例如,基于前期扎实的基础研究,陆前进教授团队研发了一款新型试剂盒。经过严格验证,该试剂盒在免疫性皮肤病诊断敏感性方面实现显著提升,为未来的精准医疗提供有力支撑。此外,乔建军教授团队通过结合临床皮疹变化与病理检查,发现了某些特定的临床病理表现与成人Still病严重程度之间的密切联系,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客观的指标。
耐药问题一直是当前治疗中的一大难题。耐药患者可选药物有限,且需要更严格的疾病管理。廖万清、潘炜华教授团队成功发现了与耐药相关的基因位点,并据此开发了一款能够预测耐药情况、指导治疗决策的试剂盒。目前,相关的专利转让与注册证申报工作正在积极推进。
此外,有几个团队通过多年的深入研究与临床实践,发现了一些传统药物在皮肤病治疗中的独特价值,并正致力于推动其现代化与国际化进程,以期让更多人受益于中医药的智慧与魅力。
转化研究需要多领域、多学科的紧密合作与支持。我们不仅要关注基础研究,更要积极推动其向临床应用转化与落地,同时,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皮肤病治疗领域的进步与发展,提升患者的治疗获得感。
关注精神“枷锁”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会长、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皮肤科王刚教授:精神应激对多种皮肤病,尤其是银屑病具有重要影响。遗传易感个体在外界诱因的触发下,免疫首先被激活,进而引发一系列免疫炎症反应,最终导致皮肤出现病变。
在银屑病发病过程中,精神应激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诱因。许多患者在遭遇精神打击后,病情会复发或加重。这种精神应激不仅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还直接影响疾病进展与转归。数据显示,在银屑病复发与加重阶段,有精神因素和处于精神应激状态的患者占比高达44%和88%。在银屑病患者中,抑郁与焦虑状态患者占比很高,甚至接近一半。这些患者往往面临更大的疾病负担与心理压力。
临床上,心理治疗是缓解抑郁状态的重要手段。通过心理治疗干预患者的精神应激与抑郁状态,能够显著改善银屑病的病情。为了更深入地探究精神应激与银屑病之间的因果关系,我们进行了双向因果关系孟德尔随机化分析。结果显示,银屑病与抑郁之间存在双向作用的关系。既然存在这样的关系,我们就需要寻找进一步的治疗依据。
在实验中,我们构建了精神应激动物模型,并观察到银屑病的病情在精神应激状态下会明显加重。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种MCH能神经元,在精神应激与银屑病的发病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进一步研究发现,MCH能神经元不仅与精神应激密切相关,还通过其神经肽直接调控皮肤角质形成细胞的免疫与代谢功能,从而参与银屑病的发病过程。这些研究,为从精神应激方面干预银屑病提供了理论基础。
心理干预与药物治疗对于银屑病与精神应激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综合治疗,我们可以更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病情与心理压力,提高其生活质量。
赋能基层诊疗
华北理工大学副校长、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党委书记、国际银屑病协会执行委员、中国银屑病大会执行主席孙良丹教授:近年来,银屑病诊疗领域的进展令人瞩目。然而,不可否认,当前银屑病的治疗仍面临挑战,包括如何有效避免银屑病复发,达到更为彻底的根治效果,以及如何提升银屑病的诊疗规范性等。
现阶段,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载着大量的皮肤疾病患者的诊疗需求,责任重大,在银屑病诊治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虽然目前优质医疗资源正稳步下沉,但银屑病基层诊疗能力仍有待提高。我们必须通过学术交流、技术科普宣讲等多种方式,全面提升基层皮肤科医生的治疗理念和技能水平,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诊疗需求。
具体来看,我们可以依托省、市、县三级联动机制,构建紧密的协作网络,加强对县域医生的培训和支持,包括提供最新的治疗指南和共识宣讲,以及必要的医疗设备。同时,建立银屑病专病门诊和人才培养机制,为基层医生提供持续的学习和发展机会。
总之,银屑病的治疗需要全体皮肤科医生的共同努力和持续探索。提升基层诊疗能力,确保基层医生能够胜任银屑病首诊的重任,是提升疾病早诊早治率的关键,同时,也能有效防止因诊疗不当而导致的患者信心受挫及病情恶化。我们深信,随着基层诊疗水平的持续提升,更多银屑病患者将获得科学、规范且先进的诊疗服务,从而重获美好的生活。
文:夏海波
编辑:袁子艺
审核:李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