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海洋勘探震源操作工张洪身着工装早早来到中海油服天津产业园区“王金强震源工青年技能创新工作室”,抬头瞟了一眼操作台上的结构图,然后左手按住压板,右手飞快地拧进螺丝,面前摆放着修理包和各色线缆。
“组装完成!”41分钟后,他调试好空气枪。“故障排查,速度快一点。”一旁的技能专家王金强盯着秒表嘱咐。
这是震源操作工的日常实操演练现场。专业设备拆解、故障排查、更换修理包、设备调试,海洋勘探震源操作工技能认定考核通常包括这四个环节,其中任何一点延误都可能影响后续,然而故障排查最容易让人忘了时间。因此,王金强要求参加技能认定的员工,故障排查速度要尽可能快一些 、准一些,“技能掌握熟练后考的就是速度。”
今年56岁的王金强是中海油服物探事业部的技能专家。除了日常震源专业技术支持之外,他还在“王金强震源工青年技能创新工作室”开展技术创新、技改技革工作,培训震源工参加技能认定考核。“‘以考促学’,这是对技艺、耐力的考验,也能激励大家在平常工作时绷紧一根弦。”他常常这样鼓励青年员工。
“现在不仅能为各个船队培养青年技术能手,还有了自己的工作室。”王金强走到创新工作室一隅,一整排柔性浮体空气枪阵列已经列装完成。“后期,我们还会再配备一批震源专业设备,让员工们学习、演练都与生产一线生产接轨。”
以赛育才、以考荐才。中海油服物探事业部为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技能人才队伍,构筑“技能比武、岗位练兵、劳动竞赛”三位一体的工作方案,一手抓人才储备、一手抓高质量发展,把技能比武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培育大国工匠的重要抓手,把劳动竞赛作为提升基层基础管理和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方法,形成上下联动、互促互进、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
技能人才从理论到实操,培养不能中断,要久久为功。中海油服物探事业部结合基层基础管理提升“一年固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大提升”整体要求,全力推动大师工作室的建设工作,广泛开展技术攻关、技术培训、业务交流、师带徒等活动,致力解决作业过程中急、难、险、重的技能问题。
下一步,中海油服物探事业部将继续推进高技能人才培养和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建设项目,不断增强技能人才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打通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育路径,广泛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工程,加大技能人才培养力度,让实训成果切实推动技术革新攻关。(通讯员:陈振华 贾克滨)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