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2025年第2期《党建》刊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署名文章
2025-02-05 11:49  浏览:70  搜索引擎搜索“手机易展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手机易展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深学细悟笃行习近平经济思想 扎实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

习近平经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在经济领域的集中体现,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是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必须持续学思践悟、不断深化理解、全面贯彻落实。

一、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始终坚持在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经济思想上下功夫,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持续深化对习近平经济思想基本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牢牢把握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保证。经济工作是中心工作,党的领导当然要在中心工作中得到充分体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加强对经济工作的战略谋划和统一领导,注重发挥党“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完善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在关键时刻、重要节点,及时研判形势、作出决策部署,确保我大国经济航船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我们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牢牢把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指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我们党一经成立,就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解决现代化建设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党的二十大明确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为我国经济发展明确了目标指向。 我们要把握好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和鲜明特色,聚焦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撸起袖子加油干,努力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

牢牢把握新时代经济发展的理念原则。理念原则是行动的先导,发展的理念原则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的成效。 习近平经济思想创造性地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统筹发展和安全等一系列重要理念原则,系统回答了发展“为了谁、依靠谁”、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等重大问题。 我们要坚决把这些理念原则贯彻到制定经济政策、开展经济工作、推动经济发展的各领域全过程,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牢牢把握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战略举措。发展的目标、理念原则明确后,如何推动实现是需要回答好的另半篇文章。 习近平经济思想聚焦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深层次矛盾,擘画了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等一系列关乎基础和全局的重大战略举措。 我们要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推动国家重大战略部署落地见效。

牢牢把握新时代经济工作的策略和方法。推动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要有正确的工作策略和方法。 习近平经济思想创造性提出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系统观念、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坚持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等一系列策略方法,为做好新时代经济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我们要深刻把握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调配合,不断提高经济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二、努力当好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排头兵

2021年5月,党中央批准在国家发展改革委成立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三年多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团结带领全委全系统深学笃行阐释习近平经济思想,自觉当好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坚定信仰者、积极宣传者、忠实践行者,不断强化系统性梳理、学理化研究、全方位应用、立体式宣传,取得了积极进展。

坚持深学细悟,加强体系化学理化研究。一方面,注重系统性梳理。 分领域、分专题梳理习近平经济思想最新发展,和中宣部一起编写出版《习近平经济思想学习纲要》,全面宣传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基本内容、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 另一方面,注重学理化研究。 深入开展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科学体系和原创性贡献研究,学习阐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不断深化对习近平经济思想理论精髓的理解认识。

坚持逐本溯源,深入提炼推广典型经验。一方面,深入开展溯源研究。 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工作期间提出的重要理念、重大战略等实施溯源调研,形成关于“大食物观”、发展战略重要思想、汽车强国等研究成果。 另一方面,提炼推广典型经验。 围绕习近平经济思想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生动实践,分领域因地制宜提炼形成一批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

坚持学以致用,不断提高宏观调控能力。一方面,坚持用习近平经济思想观察分析经济问题。 坚持好、运用好贯穿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全面客观冷静看待经济形势,科学认识经济运动过程,准确把握经济发展规律。 另一方面,坚持以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导做好经济工作。 深刻理解党中央战略意图,切实把贯彻党中央精神体现到谋划重大战略、制定重大政策、部署重大任务、推进重大改革和实施重大工程中,在实践中不断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本领。

坚持主动发声,推动大众化国际化传播。一方面,推动大众化宣传。 精益求精办好《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期刊,召开系列研讨会、宣讲会和现场交流会,深入浅出运用习近平经济思想解读经济现象,回应社会关切,澄清误读误解,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 另一方面,强化国际化传播。 深入开展经济领域治国理政经验国际交流合作,举办系列研讨会、培训班,主动讲好中国经济发展故事,更好展现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实践伟力。

三、切实把习近平经济思想贯彻落实到经济工作各领域全过程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导,面对新征程上的宏伟目标、重大任务和风险挑战,干字当头、实干为要,落细落实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认真履行宏观管理和经济综合协调部门职责,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开创经济工作新局面。

以实际行动落实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提高政治站位,自觉用党中央对形势的科学判断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把落实党中央经济决策部署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善于从讲政治的高度思考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强化理论武装,坚持学深悟透笃行习近平经济思想,经常对标对表,及时校准偏差,确保执行党中央战略决策不偏向、不变通、不走样。狠抓工作落实,时刻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切实将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转化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工作实绩。

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统筹好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的关系,把经济发展的质和量有机统一起来,实现协同并进,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坚持以质取胜和发挥规模效应相统一,用好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产业配套体系完整的供给优势、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企业家的人才优势,加快培育更多世界一流企业和领先技术,把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统一于高质量发展全过程。

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在改革方面,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举措落实落地。紧盯重要领域、关键环节进行重点改革攻坚,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推动《民营经济促进法》尽快出台,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推动招标投标市场规范健康发展,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在开放方面,加快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统筹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实施好外商准入负面清单,加强境外投资服务、监管和风险防控,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大力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积极运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打造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实施“数据要素×”行动计划,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加快培育未来产业,前瞻谋划布局,有序赋能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重点领域。加强供需调控和产销衔接,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加快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深入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统筹区域战略深化实施和区域联动融合发展,推进区域内战略深化实施,坚持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充分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创新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实现互融、互促、互利、共赢。

统筹发展和安全。提升重点领域安全保障能力,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持续提升能源和战略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加快完善大国储备体系,全力确保产业链供应安全和数据安全。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风险,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兜牢基层“三保”底线,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稳就业、促增收政策力度,扩大公共实训基地培训,提升高校毕业生、脱贫人口、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和增收能力。加大以工代赈政策实施力度和劳务报酬发放规模,大力推广以工代赈方式,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加快补齐基本公共服务短板,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持续完善“一老一小”服务体系。


发布人:9f73****    IP:124.223.189***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