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山东的祖孙三代于世民、于海江、于凡翔-祥祥家庭参与了央视少儿频道新春贺岁节目《兔年兔宝贝》七期节目的录制,在春节期间与全国家庭一起开心过大年。
祖孙三代:于世民、于海江、于凡翔-祥祥
节目围绕欢度兔年春节主题展开,嘉宾们以家庭为单位参与到节目录制中来,中华文明的浩瀚、博学少年的风采,教育理念的交流、前浪后浪的碰撞,亲子互动的温暖、童言无忌的趣味,都在节目里一一展现。
于世民、于海江父子在节目录制结束后不禁主动分享到:“这次《兔年兔宝贝》的节目录制过程于我们而言,是一场果实累累的生命旅程。孩子的多动与不可控本是少儿类节目的录制难点,但《兔年兔宝贝》的导演组却在高效录制的同时尽可能呵护着每个孩子的童稚与本真。与其说这是一次节目录制的经历,它更像是一段蓬勃的成长,一场孩童世界的还原,一次自然而然的流露。《兔年兔宝贝》是 12 岁属兔的祥祥收到的最宝贵的礼物,也将是未来持续伴随他的成长养分”。
爷爷于世民最忠实的“亲友团”
细数七期节目点滴,于氏祖孙三代的其乐融融、观念分享、温情共处都给观众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像。爷孙俩的亲密无间、无屏障交流,更是跨越了传统观念里的代际鸿沟。
于世民年轻时
“我们那个年代成长起来的人,并没有很多前沿、系统的教育知识和理论基础。在儿子和孙子的成长过程中。唯一去遵循的一句话就是孔子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无论何时何地,我都会换一个位置去思考,如果我现在是个孩子,会如何理解,能否接受。”爷爷于世民分享到。
于世民认为,虽然我们成年人在生活和工作中对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观念已经基本形成共识,但在面对孩子教育的问题时,却往往无法做到,实际情况甚至与此理念大相径庭。
有了孩子,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再自然不过了,在帮助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出于善意,常常想要催人奋进难免揠苗助长,却可能忽视了孩子的主观意愿。而被忽视了的尊重,恰是爱与教育的前提。
“儿童教育要讲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教育观点在17世纪时期英国最为著名的哲学家与教育学家约翰·洛克的《教育漫话》中也有提及。他认为教育最重要的是要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个个体所产生的个体差异,通过每一个人的特点来施行教育。
教育没有通行法则,每一种教育方式都应该适应孩子的天性,不强迫亦不溺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坚持在释放爱与支持前,让尊重先行,“陪孩子快乐成长,陪孩子终身成长”是亲人的举家共识,这都是于世民的朴素智慧与对孙子祥祥真挚的关怀。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