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援外“及时雨” 灌溉“生命田”
2023-10-17 12:03  浏览:1036  搜索引擎搜索“手机易展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手机易展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截至今年7月,全球超过3/4的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与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共建“一带一路”已经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

十年来,中国用一座座民心相通的“健康桥梁”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人民送去健康福祉,通过援外医疗、卫生应急、健康治理等方式,不断助力共建国家卫生健康水平提升。自即日起,健康报刊发系列报道,以共建“一带一路”中的卫生健康国际合作为重点,展现中国为推进全人类健康可持续发展敢于担当、主动作为的大国形象。

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10年来,应各国医疗援助需求,聚焦与发展中国家在卫生健康领域开展务实合作,中国持续向有需要的发展中国家提供医疗服务,为增进世界人民健康福祉分享了中国经验,贡献了中国力量。在受援国人民生命健康受到威胁的危急时刻,中国援外卫生健康工作者挺身而出,与世界人民风雨同舟、相向而行,为守好一方百姓“生命田”倾尽全力。

“很幸运有中国医生挺身而出”

“在布基纳法索,子弹伤患者并不少见,其中绝大多数是无辜的民众,治疗稍有延误,他们就可能失去生命。”时至今日,中国红十字会第4批援布基纳法索医疗队队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宣海洋,仍对去年春节的那一幕难以忘怀。

去年春节,在当地的唐加多戈医院,宣海洋和队友正沉浸在迎接虎年新春的喜悦之中。此时,突然转来医院的一位枪伤患者让大家迅速绷紧了神经。

之前,布基纳法索首都瓦加杜古突发军事政变,当地46岁的居民珍妮不幸被枪弹击中。迫于局势动荡,珍妮在受伤后始终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珍妮在受伤一周后才被家人送到唐加多戈医院,这也是我们的驻点医院。”宣海洋回忆说。

幸运的是,子弹射进了珍妮的右肺,避开了心脏、大血管、气管等重要的器官组织。宣海洋立即与该院管床医生穆萨制订了救治方案:尽快进行手术治疗,避免出现气胸、大出血、肺部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宣医生,现在是中国的春节吧?我知道春节,你们是要和家人团聚的,手术往后推一推吧?”穆萨在术前安排时问道。“一刻也不能等,抓紧手术!”宣海洋斩钉截铁地回答。

术中,宣海洋发现珍妮不但胸腔有大量积血,而且肺叶和胸壁也有紧密的粘连。宣海洋凭借多年的心血管外科手术经验,精准地将粘连处分离开,清除伤者胸腔积血,在其右肺下叶切开了一个小口子,将子弹成功取出。手术十分顺利,在场的医护人员都长舒了一口气。

“谢谢你,宣医生!你们救了我女儿的命。”术后,珍妮的母亲难掩激动的泪水,“关键时刻,很幸运有中国医生挺身而出。”

面对动荡的局势和社会环境,宣海洋的心里有了一个更加坚定的念头:克服恐惧,直面挑战,保护好同胞,保护好当地患者,决不退缩。“如果再让我选一次,我还是会去。”宣海洋言语坚定。

“时刻严阵以待”

“‘全世界起床最早的人’可不是白叫的,我们时刻严阵以待。”第1批援基里巴斯中国医疗队队长、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麻醉科主任医师张勇说。他话不多,但提到援外,便打开了话匣子。

基里巴斯是位于太平洋中部的岛国,总人口仅12万人,被联合国列为最不发达国家之一,是世界唯一纵跨赤道且横越国际日期变更线的国家,是太阳升起时最先照耀到的地方。

去年5月,第1批援基里巴斯中国医疗队来到当地的汤格鲁中央医院,执行为期6个月的援外医疗任务。截至回国前,该医疗队实施麻醉419例,处理疑难危重病例近百例,服务门急诊患者2800余人次,赢得了当地政府和民众的广泛赞誉。

令张勇记忆深刻的经历都与急危重症患者救治有关。“汤格鲁中央医院是当地最大的医院,但全院仅有40多名医生。我们来之前,全院没有专职的急诊医生,医院能提供的医疗服务非常有限,病情危重的患者只能转诊到印度、斐济等国进行治疗。”张勇说。

一次,汤格鲁中央医院收治了一位下肢巨大脓肿的患儿,迫切需要手术治疗。“该患儿有严重的呼吸道感染,按照麻醉指南至少要在感染消失1周后才能进行手术。但患儿全身感染严重,体温达40.2摄氏度,需要立即手术。”张勇回忆说。他根据该院实际情况制订了麻醉方案:采取最小剂量氯胺酮静脉麻醉联合骶管阻滞技术。

这一方案有效避免了气管插管对气道的强烈刺激,最终,患儿手术顺利并转危为安。“如果没有及时手术,转诊至少要3天时间,这会给患儿生命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在一旁观摩的当地麻醉科医生蒂塔伊表示。

让蒂塔伊高兴的是,自己也学会了这一新技术,并在同年的太平洋岛国麻醉年会上做了专题报告。

“由于当地医疗资源匮乏、居民就医意识淡薄,许多人发现疾病时已经到了难以挽救的程度。为了降低种种不确定性,我们必须严阵以待。”张勇坦言,在连续参与抢救数例急危重症患者后,24小时听班成了让张勇感到心安的事,也成了当地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安心事。

“感谢中国医生的及时出现”

柬埔寨位于中南半岛南部。在其首都金边,有一家中国援建的医院——考斯玛中柬友谊医院。在这里,首批中国援柬埔寨中医抗疫医疗队为众多当地疑难危重症患者送去新生曙光。

这支医疗队由中国援柬埔寨中医抗疫专家组于2022年3月在当地转建而成,主要由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专家组成。这也是中国国家层面向国外派遣的首支整建制中医援外抗疫医疗团队。

“姐,您吃饭了吗?”

“电话那头的人说话一字一顿,声音无力、沙哑……但我感觉是那么美妙、动听。”首批中国援柬埔寨中医抗疫医疗队队员、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针灸科副主任医师蒋可回忆说。

电话那头的人名叫廷禅达,是当地一位听障人士。廷禅达两岁之前是一个听、说都很正常的孩子,然而,一次生病彻底改变了她的命运,使她不幸有了听力障碍。过去的19年里,廷禅达听不见,也不会说话,渐渐习惯了与农场中的羊群为伴。“她整天和一群羊待在一起,经常看着村里的同龄人有说有笑,眼神里满是羡慕。”廷禅达的母亲回忆。

听说金边来了中医,廷禅达的母亲抱着试试的心态,带女儿来到考斯玛中柬友谊医院的中医门诊接受治疗。

经过多学科会诊,蒋可决定对患者进行针刺治疗。“诊疗中,我发现患者左耳完全失聪,右耳为极重度耳聋。基本治法是通络开窍,先治耳聋,待听力有所恢复后再治哑,并与语言训练相结合……”蒋可的话让廷禅达一家重新看到了希望。

经过两次针刺治疗后,廷禅达右耳的听力开始逐渐恢复。第四次针刺治疗后,廷禅达原本完全失聪的左耳的听力也开始恢复。经过3个多月的治疗,廷禅达已经能够清晰地听到声音,并进行简单交流。

听闻蒋可及其团队即将回国的消息时,廷禅达和她的母亲专程赶来送行。“感谢中国医生的及时出现,是你们让廷禅达重新燃起了希望。”母女热泪盈眶地与每位队员拥抱道别。

在当地工作的14个月里,这支医疗队依托考斯玛中柬友谊医院开设中医门诊,服务患者超过1.6万人次;在柬埔寨全国开展健康科普讲座和义诊30余次,累计服务当地居民6000余人次。今年7月,第2批中国援柬埔寨中医医疗队抵达金边,继续在考斯玛中柬友谊医院开展医疗援助工作。

首批中国援柬埔寨中医抗疫医疗队队长、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樊茂蓉说,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60周年、中柬建交65周年之际,很荣幸能够通过在柬埔寨开展中医药诊疗造福当地人民,为中柬两国友谊添砖加瓦,希望中医药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能继续为增进两国人民健康福祉作出新的贡献。

文:健康报记者 杨世嘉 通讯员 段博薇 贾冠春 李婧

编 辑 :管仲瑶

校对:杨真宇

审核:徐秉楠 王乐民


发布人:dce4****    IP:125.64.97.***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