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22年中国一线城市洋酒消费洞察报告显示,洋酒,在中国消费者心中的形象正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曾经主要用作“礼品”的洋酒,正逐渐成为大众消费者眼里的“日用品”。而众多洋酒品牌中,“三洋一雅”正在逐渐成为中国消费者的“新欢”。
报告中指出,有超过七成的受访者表示,比起葡萄酒,香槟和鸡尾酒,更喜欢白兰地和威士忌这样的烈酒。而对于购买洋酒的主要用途,虽然商业送礼依旧占据着比较大的比例,但自己饮用的享受型消费也正在成为新的生力军。白兰地这类的洋酒,正在逐渐成为中国消费者餐桌上的“常客”。
而在刚刚过去不久的春节,我们也可以发现酒桌上洋酒的身影越来越多,而霸占了中国人餐桌几千年的白酒正在慢慢淡出年轻人的视野。
那么,明明都是烈酒,为什么中国消费者开始逐渐放弃白酒改喝洋酒了呢?
首先就是消费群体的改变,眼下,80后,90后正在成为消费市场的主力军,而他们的偏好则会直接影响烈酒市场的发展。
在大多数消费者眼里,白酒就是一个传统的存在,不管包装如何改变,如何追随新一代年轻消费者的喜好,它依旧摆脱不了传统的刻板印象,口味,喝法,都已经固化。
而像白兰地这样的洋酒却恰恰相反,它们大多数都是香气丰富,带有花果香,好入口,不像白酒那样刺激。而且喝法也多样,纯饮,加冰,兑苏打水或者兑果汁都可以,非常适合佐餐。平时家人朋友欢聚,来上一杯,既烘托了氛围,又不会影响进餐,非常合适。
另一方面,就是消费饮酒目的的变化。与强调娱乐性的洋酒文化不同,白酒文化里包含了更多的规矩。而在生活压力日益加剧的当下,喝酒的目的已经更多地向娱乐化过渡,所以,比起气氛传统严肃的白酒,更不受束缚的洋酒,成了越来越多中国消费者的第一选择。
中国消费者对洋酒逐年递增的偏爱,让国内洋酒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眼下国内白兰地市场就处在“三洋一雅”大乱斗的局面。
轩尼诗,马爹利和人头马这三大进口白兰地品牌一直对中国白兰地市场虎视眈眈,而咱们本土的白兰地品牌张裕可雅也不甘示弱,这几年在高端白兰地领域也是频频发力。2019年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市举办的全球白兰地XO盲品赛上,可雅桶藏15年XO获得冠军。同年可雅酒庄开庄,中国酒业协会授予可雅酒庄“中国白兰地第一庄”称号,可雅酒庄可以说是填补了中国乃至亚洲专业白兰地酒庄的空白。
可雅不只是在国内寻求突破,也放眼到了国际市场。目前为止,可雅白兰地已先后进入德国、瑞士、意大利、法国、马耳他、俄罗斯、迪拜、英国等13个欧洲国家,并通过欧洲线上17家电商平台和线下酒水销售渠道直接面向欧洲终端消费者。
年轻人崛起,他们的饮酒理念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我国传统的“酒桌文化”,随着饮酒文化的迭代更替,白酒市场可能会逐渐萎缩,而洋酒需求会逐渐攀升。不过,这可能需要一代甚至几代人的时间。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