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是党的肌体“细胞”,也是党的“活力源泉”。党员队伍的质量关乎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影响着党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完善党员教育管理,如同拧紧“发条”,能让党员 “细胞” 充满活力,激活党组织的 “一池春水”,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完善党员教育管理,要突出思想引领,筑牢信仰之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加强党员思想教育,要持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走深走实,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员教育培训的核心内容,通过集中学习、专题研讨、个人自学等多种方式,引导党员深刻领悟这一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利用红色资源,开展沉浸式、体验式教育,让党员在参观革命遗址、聆听红色故事中,重温党的奋斗历程,传承红色基因,汲取信仰力量,深入贯彻“四微”学用活动及“党课开讲啦”“学习身边榜样”活动,引导党员积极参与,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在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
完善党员教育管理,要丰富教育形式,提升教育实效。传统的教育方式往往较为单一,难以充分调动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信息化时代,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线上教育平台,如党员教育APP、网络党校等,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让党员随时随地都能接受教育。开发形式多样的教育内容,制作生动有趣的短视频、动漫、微党课等,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注重党员教育片与实践的贴合度,将党员教育各类短视频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宣传身边人、身边事,在突出党性的同时注重真情实感,让党员教育“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同时,通过在各基层党组织设立党员先锋岗、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等,也能让党员在实践中锤炼党性、提升能力,最后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完善党员教育管理,要注重红色育人,培养后备力量。党员教育的活力是源源不断的,也是包罗万象的,不仅需要教育党员,更应注重培养一批“红色后备军”。学校、社区、社会群团组织等各个领域,都可以成为党员教育管理的阵地。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应将红色资源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通过开设红色文化课程、举办红色主题活动等形式,引导青年学生了解党的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社区可以组织红色文化讲座、红色文艺演出等活动,让红色文化走进寻常百姓家,营造浓厚的爱国主义教育氛围。群团组织则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特色,结合党员教育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及公益活动,如红色故事分享会、“红色经典我来读”、红色文艺活动展演、AI体验活动等,让祖国的未来的希望从小接受教育、在体验中得到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