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鉴赏]
这首痔人口的五言律诗,风格清淡闲雅,描摹物态历历如绘,极富神韵,读来令人唇齿留香,畅快不已。
开篇两句提纲挈领,统率全篇,既写出了“多胜事”是“赏玩忘归”之因,又巧妙地交代了全篇诗情产生的由头,可谓一箭双雕。接下来的六句则是对“胜事”与“赏玩忘归”的具体描述,诗人紧接着写道:“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可以说,此情此景,再没有 比这两句恰到好处地描写了。
从结构上看“月”字紧承“赏玩夜忘归”中的“夜”“花”则紧承“春山多胜事”中的“春”,运笔如环,自然圆合。“掬”“弄”二字,既写景又写人,既写照又传神,可谓是神来之笔。
诗人完全沉浸在山中月下的美景之中,于是唯兴所适,不计路程远近;离开时,面对眼前放飞的花草又不免会有惜别的深情,这就是诗人在写出“胜事”的基础上,接着铺写的“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二字的诗意。“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正当诗人在欲去未去之际,夜风送来了钟声,翘首南望,只见远方的楼台镶嵌在一片青翠山色的深处,末两句从近处转向远处,以声音引出画面,展现的虽是远景,但仍将春山月下特有的景致用爱怜的笔触,轮廓分明地勾勒了出来,并与一二三句点题的“”春山”“夜”“月”遥相呼应。
纵观全诗,“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乃诗之精髓所在,令人叹为观止。仅凭这一联,《春山夜月》就可不朽了,更何况全诗在艺术上既精雕细琢又语出天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