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证券交易所(下称“北交所”)于去年11月15日开市运行,至今年2月22日,开市满百天。
84家上市公司,总股本逾百亿股,总市值逾两千亿元。截至今年1月底,市场日均换手率2%。投资者数量超480万,公募基金积极入市交易。开市三个多月,北交所交出了这样一份成绩单。
“(北交所)整体表现不错。从精选层到北交所,有质的提升。”力量资本总经理朱为绎对记者表示,北交所让原新三板公司取得“上市公司身份”,进一步吸引了沪深市场投资者,市场成交方面,北交所表现也优于精选层。
企业上市积极性也得到提升。渤海证券投行总部执行董事许达告诉记者,北交所成立以后,企业对挂牌新三板兴趣渐浓。“目前准备挂牌的企业质量也比之前提高了不少。”他表示。
在此基础上,北交所下一步改革怎么走?日前,新三板、北交所明确了2022年重点工作思路,将重点做好扩大企业规模、完善功能制度等五方面工作。
记者采访多方机构了解到,扩大企业规模、明确创新标准、加快推出北交所指数等,是市场的主要关切。
扩大企业规模
北交所官网显示,截至2月22日,北交所共有84家上市公司,总股本123.5亿股,流通股本68.21亿股,总市值2251.42亿元,流通市值1358.6亿元。
84只个股中,71只由精选层平移而来,翰博高新等3只个股因转板上市而停牌。
扩大北交所企业规模、提升市场活力与韧性,是新三板、北交所2022年重点工作之一。
北京南山投资创始人周运南对记者表示,对北交所二级市场的期待之一是加快新股上市速度,壮大北交所板块,提供更多投资标的。
发行和审核进度方面,据北交所网站,凯德石英等3家企业“发行中”,捷世智通、凯雪冷链等40家企业审查状态为“已问询”,海泰新能“已受理”。
除上述企业外,创新层、基础层作为北交所上市公司的重要来源,也可为北交所输送优质公司。
截至2月22日,新三板挂牌公司6897家,其中,创新层挂牌公司1219家,其余为基础层公司。
“这6000多家很多是2014年、2015年新三板大扩容时期挂牌的企业,近些年很多优质的企业已经登陆主板市场,无论是新三板还是北交所都需要引入生力军。”许达认为,扩大北交所规模有利于扩大中小企业融资,提升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比重,提升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
业内人士也提到,提高北交所“后备军”质量是关键。
北交所在部署2022年重点工作时表示,将完善新三板功能制度,提升市场后备基础质量,提升上市和挂牌公司质量,丰富风险防控“工具箱”。
进一步明确“创新”标准
创新型中小企业主体,是北交所、新三板聚焦的群体。北交所董事长徐明表示,将牢牢把握支持创新发展关键,始终聚焦打造主阵地方向,做好坚持错位发展、一体发展、创新发展和协同发展。
而如何定义“创新”,在“专精特新”之外,北交所还包容、接纳哪些企业?成为市场关注重点。
据Wind数据,目前,北交所84只个股涉及行业包括计算机与通信、电子与机械设备、基础化工、生物医药等,还有传媒、环保、军工等行业个股。
徐明曾表示,对于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创新”,要深刻认识到中小企业覆盖全国各行各业,其创新不仅仅体现在新兴产业,也体现在传统行业当中,创新主体不仅仅包括制造业为主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也包括战略新兴创新能力比较突出的中小企业等。
周运南认为,北交所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创新型既包括“专精特新”的高端制造业,也应该包括创新型的现代服务业。
“可以理解为近似‘四新’,‘专精特新’不是必要条件但却是加分项。”他认为。
“‘专精特新’是工信部的标准,偏向高端制造业,北交所还有很多行业,所以创新行业可能更合适。”有券商新三板人士对记者表示,例如新材料、环保、碳中和、新消费等行业或也符合创新定义。
期待北交所指数落地
推出北交所指数和相关指数化产品,也是市场关注的重点。
今年1月18日,北交所网站公示了北交所指数采购项目,市场认为,这或意味着北交所指数编制已提上日程。
“之前的精选层和目前的北交所,投资者是看券商以每天总市值为基础制定的简单波动指数,这个比较容易失真,因为一直有新股上市,板块总市值肯定不断放大。”周运南指出,若推出北交所指数,将可为巿场提供北交所成长参考指标,提升辩识度,同时也便于研发并推出指数化产品及延伸产品,丰富社会资金投资北交所的渠道。
开源证券总裁助理兼研究所所长孙金钜曾表示,北交所指数推出将意味着已经有一定的上市公司数量和交易体量,可以代表北交所整体发展表现。北交所指数推出后,也有利于相应指数化产品的推出,从而进一步推动机构投资者入市。
周运南认为,目前,推出北交所指数时机基本成熟,已满足指数编制方案、板块运行、样本数量、技术准备四大基础。
例如,指数编制上,已有新三板十大指数、沪深大盘指数经验作为参考;板块运行上,北交所由精选层平移而来,累计已经平稳运行19个月,且目前已有80余家上市公司,有望在年内突破百家,指数成份股较为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