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2024-11-23 08:16  浏览:422  搜索引擎搜索“手机易展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手机易展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第三节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物理观念:能描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能说出平面镜成像的原理,了解实像和虚像的概念以及他们是怎样形成的。

科学思维:通过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探究,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体验用等效替代法确定平面像成像的研究方法。

科学探究: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科学态度与责任:领略平面镜成像中的对称之美,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能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应用的了解,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的喜悦,感受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利用实验现象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教学难点:虚像的概念和平面镜成像原理。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课件、平面镜、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一块薄玻璃板、一张方格纸、支架、烧杯、水、自制潜望镜等。

学生准备:平面镜、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一块薄玻璃板、一张方格纸、支架、刻度尺等。

教学环节和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猫咪第一次照镜子”,教师提出问题“猫咪在干什么?”“它的担心有必要吗?”,进而提出生活中除了镜子还有哪些物体也能成像?

教师:除了镜子,在物理学中把平静水面、玻璃表面这类平的、光滑的、能成像的反射面都叫作平面镜。(教师展示图片)

教师:以上的表面中,哪个与我们熟悉的镜子最接近?

学生:玻璃,平面镜是由玻璃加工而成的,背面有涂层,但玻璃是透明的。

通过有趣的动画、朴实的生活画面及亲身体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让学生了解平面镜、物体和像这些名称,为进一步探究做好铺垫

将玻璃与镜子进行对比,为后面的实验设计埋下伏笔

二、新课讲解 探究新知

探究点一 实像和虚像

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69~70“实像与虚像”。讨论交流,完成以下问题。

1.什么叫实像和虚像?

2.人是如何看到实像和虚像的?

教师课件展示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实像既可以用眼睛观察到,也可以用光屏承接,而虚像只能用眼睛观察到,不能用光屏承接。

探究点二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教师提出问题:按照日常照镜子的知识和经验,对比像的位置、大小跟和物的位置、大小有什么关系呢?

1.请两名同学上台表演照镜子。对扮演“物”的同学下口令,“举左手、向后退、眨右眼”等,扮演“像”的同学要配合进行表演,并说自己的具体动作,如举哪只手、眨哪只眼等。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再派代表发言。

学生猜想出“近大远小、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同、像与物左右相反、成像大小由平面镜大小决定”等特点。

通过表演,拓宽学生的思考面,提升思考的质量。用支持各猜想观点的不同阵营的方法,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序地进行探究活动

2.教师: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可能相等,如何比较它们的大小呢?教师的手中有两张纸,如何证明这两张纸大小是相等的呢?

学生:将两张纸叠放在一起,如果能重合,说明大小相等。

教师:那么怎么比较平面镜中的像与物大小关系呢?

学生:可以选取两个相同的物体,一个放在镜子前面,另一个放到镜子后面去和像比较大小。

教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这是一种“等效替代法”,但这要求替身物体与镜前物体必须是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

教师演示:用平面镜进行实验,拿着和“物”大小相等的“像”在平面镜后找像的位置,能不能找到像?

学生:不能。

教师:选什么器材替代平面镜,能实现既可以成像,又能透过去看到成像的位置?

学生:使用透明玻璃板替代平面镜,透光性好,能在观察到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镜后物体,这样就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问题。

教师:这是本实验的第二个等效替代。

3.过渡:刚才我们研究了如何比较像和物大小的关系,那么怎样比较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呢?

教师演示:在桌面上铺好方格纸。把一个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拿另外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从玻璃板前面的不同角度看上去它都和像重合,把物和像的位置标记出来,测量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要注意玻璃板必须与桌面垂直,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必须垂直呢?

学生讨论后小组代表发言:实验时玻璃板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教师提醒学生:一次实验有偶然性,必须改变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再重复以上步骤。

教师:那么平面镜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如何进行验证?

学生讨论后小组代表发言: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看像是否能呈现在光屏上,若能呈现在光屏上是实像,反之是虚像。

学生上台进行演示。

4.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现象、记录数据,归纳结论。教师课件展示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

①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方格纸;

②玻璃板竖立在方格纸的中线上;

③在玻璃板前一支蜡烛A,用替代蜡烛B去和A的像重合;

④记录物和像的位置,填好表格;

⑤改变蜡烛位置,重复上述实验。

学生实验完成后,小组内讨论并交流、分析实验数据,归纳平面镜成像特点。

分析结论,请小组派代表归纳结论并说明依据。

学生归纳出结论:

结论一:像与物大小相等。依据是物体到玻璃板的距离改变,但玻璃板或平面镜后面的像总与物体完全重合。

结论二: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依据是实验数据记录表。

结论三:平面镜成虚像。依据是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师:还有其他结论吗?请把像与物用直线连接起来,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教师: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实验的设计过程很重要。通过搭建台阶,形成认知冲突,引导学生想方设法解决问题。师生共同把实验的难点“等效替代法”突破,培养学生能力

通过演示,边操作边讲解,实验步骤与要点清晰可见。学生经历了从迷惘到明朗的过程,对实验设计思想印象深刻

充分利用小组合作、交流,调动学生之间的互动。注重小组的展示和组长的点评,以拓展学生参与的广度与深度

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总结,培养学生搜集证据,归纳总结并通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能力

归纳总结(课件展示):平面镜的成像特点是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所成的像是虚像。

点拨:说明成像大小与距离无关,成像大小应该由物体本身的大小决定。

探究点三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1.演示“水火相容”实验:两支蜡烛一支放在玻璃板前点燃,另一支放在一个烧杯中置于玻璃板后,透过镜子可以看到后面的蜡烛也是点燃的,往烧杯中注水,火苗浸没于水中。

教师:为什么火苗可以浸没在水中?

学生:平面镜成虚像。

2.教师:那么虚像是如何形成的?请观看蜡烛在平面镜中成像动画演示,我们来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什么?

学生看完动画后,动手再画一次光的反射原理图,要求画两条入射光线和两条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探究点四 平面镜的应用

过渡:刚才我们研究了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和原理,那么平面镜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具体应用呢?

师:平面镜成像特点广泛应用于我们生活及生产实践,请同学们根据平时的观察,思考并讨论举出一些平面镜应用的实例。

学生:(1)日常生活中,人们利用平面镜来梳妆打扮。

(2)舞蹈演员通过平面镜来矫正姿势……

师:刚才大家举了许多很好的例子,这些例子都是利用平面镜来成像。

板书:平面镜的应用:(1)利用平面镜来成像。

师:平面镜是否还有其他应用呢?大家平时可能有听说过有“千里眼,顺风耳”,可是否有听说过“透视眼”,由两名学生上台表演趣味实验——“隔墙观物”,随后教师结合潜望镜来解释“透视”原理。

平面镜的应用:(2)利用平面镜来改变光路。

教师介绍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平面镜虽然用处广泛,但使用不当还会造成光污染。

凸面镜和凹面镜

(1)凸面镜的应用:汽车的后视镜、街头路口的反光镜等。

(2)凹面镜的应用:汽车前灯的反光装置、太阳灶等。

培养学生汇报探究成果的习惯,在表达中使认识更加全面、深刻将抽象的虚像概念通过实验演示出来,生动呈现虚像的形成过程,学生可以较为直观地感知虚像的含义,从而突破难点用有趣的问题作载体,指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同时体验了“从物理走向生活”

教学反思:

平面镜成像这节课是在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基础上,立足“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课程理念,来学习、探究、应用平面镜成像的。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在生活中经常见到,学生对此并不陌生,也很感兴趣,但对成像规律和特点往往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缺乏较理性的认识和科学的探究。

发布人:3012****    IP:124.223.189***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