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宁德蕉城区法院 “三端四式”诉非联动机制助推诉源治理
2022-12-09 09:49  浏览:4336  搜索引擎搜索“手机易展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手机易展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文 | 王锦熙 钟思敏 宋小平

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常住人口居于宁德市各辖区县首位,蕉城区人民法院新收案件数却同比下降,万人成讼率位于全市最低。这是蕉城法院在福建省率先开展诉源治理工作取得的亮眼成绩。

蕉城法院作为宁德主城区法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重要指示,于2020年3月25日在全省率先成立诉非联动中心,聚焦“抓前端、治未病”“抓中端、治微病”“抓末端、治已病”,创新“三端四式”诉非联动工作机制,强力推进诉源治理,打造多元解纷“蕉城模式”。据统计,2020年以来,该院诉前调解案件占一审立案数量的比重均保持在100%以上,诉前调解案件成功率从2019年的2.32%提升至2021年的56.74%,万人成讼率从转型前的128.02件下降至66.84件,诉源治理成效明显。

拓展前端预防

构建“聚力式”诉非联动格局

2021年11月16日,蕉城区委召开五届区委常委会第15次会议,听取了蕉城法院关于诉源治理和诉非联动工作的报告。会议决定,由区财政安排2021年诉源治理补贴经费60万元,2022年根据蕉城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适当安排诉源治理补贴经费,保障诉源治理工作顺利推进。党委政府的支持,为蕉城法院构建诉非联动新格局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020年,蕉城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出台《进一步加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 建立健全诉调对接诉非联动机制的意见》,将诉源治理、诉非联动工作纳入平安建设(综治工作)考评范围和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促进完善矛盾纠纷预防性工作机制和多元化解纷体系,推动工作向纠纷源头防控延伸。

据蕉城法院立案庭负责人介绍,开展诉源治理工作以来,蕉城法院与区委政法委、公安分局、司法局、发改委、区归国华侨联合会等24家部门、行业建立诉非联动机制,根据区域、行业、项目需要,对接综治网格,在全区设立11个诉非联动中心联络点,聘请121名特邀调解员和24个特邀调解组织,推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服务基层社会治理,在线对接27家基层治理单位,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基层解纷服务格局。

“这路一直是家里老人家的心结,现在路通了,纷争停止了,老人家的心结也解开了。”蕉城法院霍童人民法庭联合司法所、派出所、村委会成功调解一起相邻权纠纷后,当事人感慨地说。黄某与章某系邻居,黄某因房屋改建时将建筑材料长时间堆放在章某家门口未清除,双方因此产生矛盾。霍童法庭秉持“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的原则,邀请司法所、派出所、村委会联合调解,凝聚解纷合力,通过现场勘查、释法说理,最终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

强化中端化解

构建“靶向式”“全域式”诉调对接模式

多年来,蕉城法院坚持和发展“海上枫桥”经验,紧扣宁德市委、市政府海上养殖综合整治工作,与有关部门联合成立蕉城区海上养殖综合整治工作司法行政多元调处中心,积极协调行政机关组成工作专班,依法参与清海引发的矛盾纠纷综合治理,加强矛盾纠纷就地排查、就地调处化解工作。

2020年5月,蕉城法院联合有关金融机构成立全国首家普惠金融纠纷调处中心。推行普惠金融司法协同机制以来,该中心诉前化解普惠金融纠纷1792件,调解成功率达61.96%,为当事人节约诉讼费约230万元。该院普惠金融纠纷调处中心相关经验做法入选福建法院“我为群众办实事”十大精品项目,并作为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第二批可复制创新成果在全省进行推广。

“接下来,我可以专心搞养殖了。”拿到调解协议书后,陈某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原来,陈某在蕉城区三都镇海域从事大黄鱼养殖工作,此前因养殖需要向银行申请了养殖贷10万元。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导致经营困难,陈某无力偿还到期贷款。收案后,蕉城法院委派普惠金融纠纷调处中心特邀调解员开展诉前调解,并指派员额法官对接指导。双方最终达成分期还款协议,避免了陈某因讼返贫。

为服务发展大局、优化营商环境,蕉城法院还与宁德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设立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司法行政多元调处中心,深化府院良性互动,落实挂点企业工作制度。同时,该院与蕉城区司法局在宁德市锂电新能源七都片区联合成立专项征迁项目司法行政多元调处中心,化解征地、补偿标准、补偿款发放等纠纷。目前,该区246座房屋已全部完成征收。


2022年6月,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人民法院行政生态庭法官在田间地头现场测量土地面积计算赔偿金额,并开展案件调解工作 供图 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人民法院

完善末端裁决

构建“集约式”分调裁审机制

日前,湖北某信息咨询公司因追偿权纠纷起诉李某。原告作为一家湖北企业,因故无法到庭参与调解,调解员遂决定进行线上调解。当天,双方便达成了调解协议,并直接申请司法确认。一场跨越千里的纠纷仅用不到5小时便成功化解。这得益于蕉城法院诉非联动平台实现了“材料线上走、调解云上见、协议网上签”等功能。

2021年,蕉城法院自主研发福建省首个诉非联动管理平台,与人民法院调解平台、新法标系统有效贯通。“我院在全省率先将诉源治理成效计入法官或司法辅助人员工作量,与员额法官、法官助理、调解员绩效挂钩,以诉非联动智能系统的‘参与痕迹’和案件数据为统计依据,以此督促法官转变司法理念,更多地注重在诉源治理工作中的作用和贡献。”蕉城法院有关负责人表示。

诉源治理和繁简分流是打赢审判质效硬仗的保障。蕉城法院依托立案庭成立简案团队,集中审理全院70%民事案件,并通过制定《开展繁简分流和调解速裁机制改革的实施方案(试行)》等文件,精准推进民事诉讼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速裁快审案件平均审理期限由2020年的65个工作日降至18个工作日。

“下一阶段,蕉城法院将以‘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创建活动为契机,主动适应社会矛盾变化新需求,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多元解纷新期盼,不断探索构建人民法院参与党委领导下诉源治理工作的新路径,为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和法治化贡献法院智慧。”蕉城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王锦熙表示。

本期封面及目录





《中国审判》杂志2022年第21期

中国审判新闻半月刊·总第307期

编辑/孙敏


发布人:d859****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