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1日—2022年6月27日,由山东中医药大学李媛媛老师指导的针灸推拿学院“艾暖乡里”三下乡服务队,积极响应山东中医药大学团委开展2022年大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 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号召,赴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一书记赵振华帮扶村——德州市宁津县相衙镇宋庄村开展了爱心义诊、中医文脉传承等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为提高乡村卫生医疗保健水平贡献一份绵薄之力,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学海无涯,有“艾”相伴
今年的夏季格外炎热,但队员们似乎比烈日更加热切,行动的艰苦并不能磨灭他们的赤诚。2022年6月21日一早,“艾暖乡里”三下乡服务队就来到宁津县相衙镇卫生院进行学习与宣传。团队此次活动将秉承着“让中医文化深入百姓家”的宣传理念,以艾灸文化为主题,以中医药养生保健技术宣传教育为重点,努力做到惠民利民。
团队代表与相衙镇卫生院张院长进行了简短的交流,张院长对团队的到来表示十分欢迎,在带队老师的指导下,队员们准备了丰富的宣传内容向村民讲解,实地操作让村民更高效地接受中医保健知识。通过采访及问卷的方式调查当地中医治疗的推广情况和村民的接受情况,收获颇为丰厚。接着在院长的引领下,于卫生院各重点科室进行参观学习,队员借此为村民进行量血压、测血糖等健康查体服务,并细心地询问其日常饮食起居,对生活中存在的健康隐患进行细致的讲解。队员们还针对不同需求给予了耳穴贴、穴位贴敷等中医特色治疗,现场就诊的村民对此竖起了大拇指,队员们被汗水浸湿的脸庞露出了满足的笑意。
图为队员在医院为患者进行文化宣传
图为队员与院长的合影
图为队员在科室进行学习
星火“艾”意,燎原不息
6月22日,团队成员们来到相衙镇宋庄村村委会,礼貌地拜访了当地村支书,了解村中一些基本情况。在经过村支书的同意后,团队在村党员活动室建立服务点,提供服务。
紧接着团队派出训练有素的宣传队,于村中大街小巷进行随机宣传。有了21日在卫生院宣传的经验,队员采用通俗易懂的表达,通过讲解常见疾病比如“感冒、发热、食欲低下”等症状,来拉近与村民们的距离。渐渐地,村民们也向队员们敞开心扉,对于队员讲授的中医知识表露出浓厚的兴趣。
在讲解过程中,宣传队成员遇到了一位72岁的奶奶。她经常为“胃病”犯难:“出去干活的时候中午都是吃早晨出门带的干粮,把胃都吃坏了,现在时不时胃就疼。”于是队员向其讲解了“足三里”和“中脘”的取穴和按揉法,并叮嘱她要食饮有节。临走时,奶奶不由得拉着队员的手夸赞着中医的神奇,队员们也为自己的所学能有助于他人健康而感到欣喜和自豪。
图为队员们在路旁宣传中医知识
在服务点,团队开办了中医知识小课堂,结合生活常识为村民讲解一些简单中医知识和日常养生保健知识。另外,除基本的推拿、耳穴贴、测血压等爱心服务外,队员还使用艾条、艾柱、艾盒进行温补元气、调和气血的艾灸治疗,以达到中医特色“冬病夏治”功效,让村民们感受到了艾灸、推拿的魅力。由于艾灸和推拿不能感受风邪,因此屋子里没有开空调和风扇,队员们在近40度的高温下为村民们尽心尽力的服务,汗水已然浸透队员的衣襟。但队员们没有任何不耐烦,依然有条不紊的开展工作。
图为团队成员为村民讲解中医知识并进行推拿治疗
通过本次宣传活动,村民们表示对艾灸文化和养生保健知识有了大致的了解,中医药文化的认知水平有所提升,并对日常生活中的不良习惯有了警惕心,将更加关注自身的健康问题。
图为团队成员在村委会门前合影
小“艾”药囊,万里飘香
6月23日,队员们为了让村民们切实感受中医的魅力,亲近中医,零距离感受中医,在村里举办了中医特色实践活动。
上午,队员们带着大包材料早早来到宋庄村委会的党员活动室布置活动场所,整齐摆放制作香囊的材料与工具,包括香包、各种中药、捣药棒等,活动室立即变得芳香馥郁、生机勃勃。
基于好感和好奇,村民们陆陆续续来到了活动场所,队员们演示香囊的制作,还向村民们介绍了几种药物、香料配伍的功效,说明了香囊起源、作用、使用注意等。接着让村民们挑选适合自己身体体质的香料配伍来亲自体验制作。通过队员们的介绍,村民对香囊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迫不及待地要开展香囊制作活动,活动室里充满了此起彼伏的笑声。
图为队员制作香囊中
图为村民手持受赠香囊
当日下午,志愿者们组织村民进行八段锦的学习操练。首先,队员们向村民们详细介绍了八段锦。接着队员鼓励村民进行实践,羞涩的奶奶们和敞朗的爷爷们自发地排成队列,队员在前做动作示范,向村民讲解每一段的动作要领,村民们认真学习。村民张大爷说:“八段锦真是很新奇的东西,我能感觉全身舒服了些,以后有时间会再练习的。”李大婶说:“很喜欢八段锦,之前我孙子放假回来教过我太极,这两个有点像,练完之后身体很舒畅,我孙子说一直练太极可以强身健体,学了八段锦之后,我喊上大伙一起练!”
图为队员带领村民进行八段锦的练习
通过中医特色实践,村民们表示对中医的喜爱有所加深,能真切感受到中医文化的实用与多样。
有“艾”有情,健康上门
经过前期卫生所的参观学习及对当地村民的初步调研与特色服务,队员感觉到自己的服务应当更贴合村民的生活需要。
6月24、25日,团队计划开展义诊,但考虑到部分村民不方便行动或略有抵触心理,不便于广泛宣传和实施本次活动,团队决定提供“健康送上门”服务——在当地疫情防控要求下,上门拜访有需要的各户人家,进行爱心服务及中医特色治疗。此外,了解到宁津县村民对中医的了解程度较高,团队成员在上门义诊的同时还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进一步为村民介绍优秀中医传统文化,做到“寓传于效”。
在活动过程中,村民们反馈有时因农活繁忙,“知道自己年纪大了但没时间定期去医院体检”的状况存在较为普遍,本次义诊活动提供的量血压服务,使用电子血压器更省时高效,且可以部分解决村民对自己身体状况的忽视和不彻底的问题。听到自己血压值在正常范围的朱奶奶表示“心安了许多,有时候总是瞎担心”;张爷爷86岁高龄,边量血压还边和队员们热情地谈论自己平时都是自己下地干农活,体格依旧很结实;王叔叔表示“学生给做血压不会那么紧张,要是能经常有上门服务的便利就好了”;由于团队选择分头行动,耳穴贴和推拿活动也在不同人的家中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图为团队成员为村民测量血压
图为队员为村民进行推拿按摩
在义诊过程中,队员了解到当地村民自己治疗的情况。当询问朱奶奶是否了解艾灸时,奶奶表示自己曾因吃饭不好接受过艾灸治疗,并很详尽地告诉队员治疗过程。奶奶撸起自己的裤子露出两腿外侧一些疤痕告诉队员说“这是之前烫伤留下的痕迹”,还表示“那个人和我说,艾灸就要越烫越好,就要烫出水泡的”等,在好奇和心疼的同时队员们推测,这是由于缺乏对艾灸治疗的正确认知而误治的结果。本着对奶奶的关心和照顾,队员为奶奶进行了艾灸,选用足三里穴来调养其胃部不适,朱奶奶表示“真神奇,热乎乎的也不烫,特别舒服”并详细讲解了艾灸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最后赠送艾盒和艾条若干,便于奶奶后续保健调养。朱奶奶很是欣喜,她说“还是中医院校的学生专业,之前我都不知道,真感谢你们!”。
图为队员为村民进行足三里穴艾灸
服务虽小,志在万家。感受村民的热情,队员也带给他们温暖。由衷地希望中医治疗能在宁津县扎根并发扬光大。
图为团队在村民家合影
挥汗劳作,用“艾”振兴
在之前的沟通交流中,团队了解到当地的种植作物单一,只有小麦和玉米两种作物。为了提高村民人均收入,当地在省派第一书记赵振华的带领下,已在三块第一书记实验田对金银花、菊花、养心菜等中草药进行了试种。6月26日,有幸在赵书记的带领下,团队来到了中草药种植试验田进行观摩学习。赵书记向队员们介绍,在疫情下,金银花作为清热解毒的良药,需求量已达万吨级,市场对其行情关注度与日俱增,村民们依靠种植金银花所得的收益将十分可观。队员们在试验田进行了参观,并为作物进行除草、浇灌。
图为队员在试验田进行参观和除草
在参观的同时,队员们思考能否为试验田提供其他更有种植价值的作物。部分队员们发现试验田旁边的艾草长势良好,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当地的土地和气候比较适合艾草的种植,并且发现当地的艾草品种名为“山东野艾”,该品种的艾草品质优良,抗逆性强,有很高的种植价值。近年来随着艾灸市场的不断扩大,艾草的收购价格不断提高。因此队员向赵振华书记大胆提出了在省派第一书记实验田种植艾草的想法,得到赵书记的肯定,并表示下一步将艾草种植列入第一书记实验田种植计划。
图为队员在试验田合影
以“艾”育爱,共享健康
6月27日,队员们离开了宋庄村来到了山东省宁津第一中学,准备向老师和同学介绍中医药的有关知识,并开展专项招生计划,带动其主动使中医药文化融入生活,在学生心中播下中医梦的“种子”。
图为队员在宁津第一中学进行校外宣传
图为团队于宁津第一中学门口合影
团队从最初的合作分工、计划落地、分析总结、随时调整方式方法,每一个环节都有队员们的用心设计和精心安排。历时七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队员们挨家挨户走访,把健康送到每家每户,仔细询问村民身体状况,结合具体情况实施相应的治疗方法。通过切身接触群众,队员们了解到了村们身体的真实情况,也深刻认识到普及中医志在必行,从中也体会到愈人病、治人疾的成就感与认同感,真正体领悟到了作为中医学子的责任和使命。
青春大学习,奋斗新时代!山东中医药大学“艾暖乡里”三下乡服务队就是这样一群大学生,他们努力肩负起时代责任,不懈努力,奉献为民,将自己化身时代建设的一颗螺丝钉,在实践中增见识、长才干,为中国梦的实现为不断奋进!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