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真抓实干推进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产业转型升级典型经验做法介绍之三:辽宁省沈阳市
2022-06-14 20:30  浏览:3189  搜索引擎搜索“手机易展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手机易展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编者按: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对2021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国办发〔2022〕21号),对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力度大,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等工作成效突出的10个城市进行表扬激励,现将有关城市的典型经验做法总结刊发如下,供全国同类城市学习借鉴。

奋楫争先求突破 真抓实干当先锋

2021年,沈阳市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振兴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深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创新动能,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

一、加快推动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开展“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部署,202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7249.7亿元,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73亿元,增长5%;各项指标增速均高于全省水平。持续开展“四比四看”活动,建立“赛马”制度,全年谋划亿元以上项目突破3000个。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应对困难挑战特别是超预期因素冲击,今年第一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呈现较快增长势头,在全省发挥“跳高队长”引领作用。

二、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扎实推进。“老字号、原字号、新字号”产业增加值完成1411.7亿元,增长9.6%。打造“老原新”20个产业链,解决断点弱点23个。连续四年获评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评估优秀等级,国家先进制造中心核心竞争力明显提升,三一重装宽体车等重大项目相继竣工投产,汽车、集成电路、航空等先进制造业规模显著提升,140万吨乙烯“三机”等大国重器加速推进建设。

二是“五型经济”发展迅速。壮大以人才支撑为核心的创新型经济、以“制度创新+枢纽平台”为载体的开放型经济、以品牌塑造为重点的服务型经济、以打造和建设平台为关键的流量型经济、以头部企业集聚为特征的总部型经济,推出628个场景项目,释放投资机会7000亿元。

三是数字化转型速度加快。成功举办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签约项目116个、总投资499.8亿元。累计建成5G基站17321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达到7个,数量均居全省首位。“星火·链网”超级节点落户沈阳。在全国数字化转型百强城市中排名第15位,居东北首位。


2021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10月18日至19日在沈阳举办

三、加快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一是营商环境再上新台阶。深入推进营商环境建设,“一网通办”达到全国一流水平,实际网办率由53.4%提升至93.8%。工程建设项目总体审批时限压缩至40个工作日内,审批效率全国领先。

二是国资国企改革不断深化。沈阳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启动实施,沈鼓集团入选全国国有重点企业管理标杆企业,完成93户市属全民所有制企业公司制改革。制定工业项目“标准地”制度、支持创新型产业用地等政策。累计落地PPP项目25个,总投资571.3亿元,列全省首位。

三是开发区改革持续深化。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率先实施承诺制审批改革、市场化选人用人、“管委会+平台公司”运营机制,缩短审批时限3个月以上,改革经验入选全国审批改革百佳案例。沈阳经开区在全国218个国家级经开区中综合排名比上年提升3位,居东北首位,入选“科创中国”试点园区。

四、加快推进扩大对外开放

一是开放平台做大做强。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被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评为“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被工信部评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重点推进华晨宝马等15个高标准智能工厂建设,落地亿元以上项目31个。2018年10月,位于中德园的华晨宝马铁西新工厂开工建设,总投资约200亿元。今年6月,华晨宝马新工厂项目将正式投产,新增年产能40万辆。


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

二是开放通道加快建设。全面构建空、陆、海、网四个通道,临空经济区规划建设全面启动。中欧班列累计开行1288列,居东北第一,实现“三通道五口岸”全覆盖,实现进出口货值49.6亿美元。沈阳市被国家列入20个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新开跨境电商包机航线8条,跨境电商交易额增长4.4倍,全市进出口总额增长26.4%。

三是区域协调发展积极推进。编制实施沈阳现代化都市圈规划和行动方案,支持沈阳与周边市县同城化发展,培育形成通勤便捷高效、产业梯次配套、生活便利共享的现代化都市圈推进城际铁路等重大事项和项目70个。深入推进沈阳与北京对口合作,推动体制机制借鉴学习、产业项目合作、干部人才交流等。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外溢,新签约光谷中电智谷、航天北斗卫星应用中心、数字科技协同创新产业园等京沈合作项目40个,总数达到360个。


沈阳中欧班列开行量位列东北首位

五、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发展

一是创新能力持续提高。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加快建设,“5+4+7+N”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新格局逐步形成,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等5个国家级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稳步推进,沈阳浑南科技城成为辽宁实验室建设核心承载区域。沈阳产业技术研究院启动运营,重点技术攻关“揭榜挂帅”102项,16个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新增新型研发机构20家。

二是创新主体培育壮大。全市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2008家、高新技术企业842家、科技型雏鹰企业289家、瞪羚独角兽企业64家。新增富创精密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3家。

三是创新生态进一步优化。大力发展集成电路装备、机器人产业。全国机器人领域唯一的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通过验收,新增沈阳科创工场等省级科技企业孵化载体12家。推进科技成果“三权”改革,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20个。出台人才新政3.0版,“全周期”人才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六、加快推进提升城市品质

一是城市品质持续提升。推进加快建设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国家先进制造中心、区域性文化创意中心。抓好城市“35个核心板块”规划建设,加快推进“一网统管”“一码通城”,“好政策”“好就医”“好停车”“好游玩”等50个应用场景上线运行,新建“口袋公园”1070个,18家城市书房和113家城市书屋建成开放。国家卫生城市复审位居参评省会城市第1名。

二是文化内涵明显增强。聚焦打造区域性文化创意中心,“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秀水河子战役纪念馆、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沈飞航空博览园入选中央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综合影响力位列纪念类博物馆全国前十,沈阳博物馆、北大营旧址陈列馆、东三省总督府博物馆正式开放。

下一步,沈阳市将加快推动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支持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等开放平台发展,加快建设国际化中心城市,进一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努力打造新时代东北振兴的增长极,为全国老工业基地振兴探索有益经验。


发布人:4347****    IP:139.201.47.***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