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马辉 时培磊 吴浩 郭春雨 李岩松 王鑫
15-16日,2021跨国企业领导人青岛峰会在中铁青岛博览城举行。“对话、合作、共赢”,16日,众多跨国企业领导人聚焦全球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动向,积极进行对话与磋商,多场分论坛同时开启。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观察发现,在本届峰会上的这8大议题当中,包括了跨国公司与山东、“十四五”规划与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战略、碳中和及碳达峰以及融入RCEP大市场等话题,共同寻求携手促进区域经济合作的宽阔道路。
寻找绿色低碳诉求下的机遇和路径
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性课题,推进绿色低碳是时代的强音,在此背景下,16日举行的跨国公司路演日本专场活动中,三菱日联银行以“推进碳中和,共赢国际合作”为主题,邀请与会嘉宾围绕这一全球的共同热门课题展开探讨。他们都在寻找绿色低碳诉求之下的机遇和路径。
“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毫无疑问已经是全人类面临的最大课题之一,为了对应这个问题,需要在联合国巴黎协定的框架下,包括中国、日本在内的世界各国密切合作和共同努力。” 三菱日联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行长大和健一认为,去年中国政府发布了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中线碳中和的“30/60目标”,同时日本政府也在去年10月发表了争取在205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的宣言,世界各国都在为实现低碳社会发展上加快了步伐。
目前,山东省推出了新旧动能转换的战略,力图将经济发展的重心由传统产业向成长速度较高的高新产业转换,预计在2022年,包括新能源、绿色化工等在内的十大产业将大幅拉动经济增长。在新能源领域,山东省充分利用了沿海丘陵地带的优势,大力发展风力发电,以及海上风力发电。同时,由于省内氢能源丰富,还制定了构筑产业链加速推进氢能源发展的方针。
“现在地球是企业活动最大的利益相关者,我们知道应对全球课题不仅是全球变暖的问题,而且是一个紧迫和最大的挑战,我认为我们在10年内不采取有效的行动,我们就无法阻止全球环境的变化。”对于绿色低碳,三菱化学中国区总裁野间元雅也是这样理解的。
同样,山东能源和山东重工是山东两大代表性的大型国企,在朝向高质量发展的路上,他们是如何看待碳达峰、碳中和的呢?“ 我们将以壮士断腕的气魄来高质量推进新能源发展,包括海上风电、光伏等,现在山东已经让我们承担省新能源平台公司,我们说在这方面要强势发力。同时积极做好和新能源上下游产业链的融合,推动新能源发展。”李伟表示。
山东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江奎则表示,过去这些年,山东重工投资了一些新能源产业,包括氢能源、固态燃料电池、纯电车等。这次展会也展出了纯电动推土机、氢燃料电池的重卡、氢燃料电池的公交车,、这是山东重工这些年在新能源产业不懈做投入的成果,这是他们对新产业的布局。
济南向跨国公司推介起步区新机遇
16日,“选择济南 共赢未来”济南城市路演活动在青岛举行。来自思爱普、江森自控、日立、法国电力等80余家世界500强、跨国公司、知名企业、商协会机构的140余位嘉宾,以及山东重工、山东高速、山东国信等10余家驻济重点企业代表共聚一堂。
本次路演活动,重点推介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发展新机遇,与世界500强企业、全球行业领军企业、隐形冠军企业等进行深度对接,实现与跨国公司互利合作,强力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增强省会示范引领作用和辐射带动能力,为加快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注入新动力。
济南市委书记孙立成在致辞时说,作为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自主开埠的城市,济南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引领下,被放在国家战略发展大局、生态文明建设全局、区域协调发展布局中高点定位,向着国内大循环的战略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枢纽目标坚定迈进,这是时代的必然,是济南的机遇,也是广大跨国公司深耕中国的新窗口。“我们愿与大家共同分享新时代的发展机遇,开启新济南的精彩篇章。”
孙立成说,济南发展框架的渐次拉开、发展格局的持续提升、发展势能的不断积蓄,为跨国公司大展宏图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今天的济南,面积超过1万平方公里,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常住人口接近一千万,综合实力站上了新的台阶,产业基础更加坚实,创新动力更加彰显,要素保障更加充实。在全国纳税人满意度调查中居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第1名,在今年国家发改委营商环境评价中位居全国前十。
今年4月25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实施方案》,标志着济南向着“黄河时代”迈出了实质性步伐。这片798平方公里的热土上,将崛起一座新时代新济南的希望之城,也必将成为各位有识之士的圆梦之城。我们将用实际行动证明,选择济南就是选择国家战略,选择济南就是选择未来、选择成功,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发展,一起与时代同行。
山东重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谭旭光,德国思爱普全球副总裁胡安德,江森自控全球副总裁兼亚太区总裁梁伟超,日立(中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田边史郎,费斯托大中华业务区副总裁陈宏,MF大中华区总经理陈明华作了嘉宾发言。
青岛邀更多跨国公司做城市“合伙人”
16日,跨国公司与新发展格局论坛在世界博览城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丹麦马士基、法国达索、荷兰路易达孚、京东方等跨国公司参会代表发言,共同探讨合作发展新机遇,开创互利共赢新局面。
目前,山东省与跨国公司合作紧密,当前正积极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打造山东自贸试验区、上合示范区等对外开放新平台,全力营造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一流营商环境,不断拓展与跨国公司合作新空间。
青岛则是全球跨国公司的投资热土,如今168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此投资兴业。当前,青岛正聚力发展实体经济,推进数字化转型,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发挥青岛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等开放平台优势,深化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成员国经贸合作,加快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希望越来越多跨国公司成为青岛的城市“合伙人”。
中国欧盟商会副主席贾可尼指出,碳中和是中国和欧盟合作的良好契机,欧盟对山东以及青岛非常有合作兴趣,该商会希望今年可以在山东设立办事处,加强双方人才、技术的交流与合作。
在法国达索系统亚太地区首席财务官柯滨看来,这两年国际环境充满了不确定性,但中国经济表现出良好韧性,有力推动了世界经济复苏。达索一直对中国的经济充满信心,并希望进一步扩大在中国的业务范围。
“青岛是一座开放、现代、活力、极具吸引力的国际化都市,区位优势独特,我们对青岛的发展充满信心。”路易达孚北亚区首席执行官陈嘉渊介绍说,该公司当天与青岛签订投资协议,将在青岛建设食品工业园,涵盖高科技生态水产养殖、食品创新、饲料加工、植物清洁能源等多个领域。
“青岛是马士基全球合作网络的重要节点,我们在这里不仅作为青岛港的合资合作伙伴从事航运业,而且在物流服务业和制造业进行合作。”丹麦马士基(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彦辞介绍说,公司对与青岛合作充满信心,近期决定在青岛设立新的工厂,为该企业在日本和韩国的客户提供商务服务和后台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