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笔记:探寻财富的价值根基
在投资的广袤领域中,有一个关键的理念始终贯穿其中:财富的积累绝非偶然,而是深深扎根于价值创造的肥沃土壤。正如那句形象的比喻所说:“大水养大鱼,花盆里养不出参天大树。” 要想拥有更为丰厚的财富,我们就必须深入探寻财富的价值基础,从更高的维度去挖掘动力源泉。
这个观点的灵感,源于我昨日阅读《生命的逻辑》时的深刻感悟。在自然界中,环境对生物的塑造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海洋的广袤无垠孕育出了体型庞大的鲸鱼,其平均体长可达 20 - 30 米,体重能超过 100 吨;而非洲大草原的辽阔,成就了大象的庞大身躯,成年非洲象体重可达 5 - 8 吨。这些巨型生物的出现,依赖于广阔的生存空间和丰富的资源。同样,我们的精神世界也深受所摄取信息的影响。
那么,这与财富又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联系呢?财富的来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探寻财富的范围和维度。以电商行业为例,一个小小的村庄,由于人口和消费能力有限,可能仅仅能支撑起一家小卖部,其年营业额或许不过几十万元。但将视野放大到整个中国,电商巨头们却能在这里创造出惊人的商业版图。2024 年,淘宝、京东、拼多多等电商平台的年交易额均达到了万亿级别,仅阿里巴巴集团(淘宝所属集团)在 2024 财年的营收就超过了 8000 亿元人民币。这充分说明,如果我们仅仅局限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寻找财富,财富的量级必然是有限的;而如果我们渴望实现更大的财富梦想,就必须迈向更大的维度。
这里存在两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一是环境的适配性,二是自身的需求与努力。在浩瀚的海洋中,并非所有生物都是鲸鱼这般的庞然大物,微小的浮游生物不计其数。它们虽渺小,但同样适应了海洋环境,在生态系统中占据着独特的位置。对于我们追求财富而言,就是要前往财富汇聚的地方去寻找机会。一个庞大的市场环境为财富创造提供了无限可能,但最终能否成功,还得依靠个人的不懈努力。
生命的演化遵循着内在逻辑,事物的发展亦是如此。一个事物若要发展壮大,充足的物质与信息来源以及广阔的发展空间不可或缺。就拿企业来说,以特斯拉为例,其致力于推动全球能源变革,通过不断研发和创新电动汽车技术,服务于全球越来越多追求环保出行的消费者。截至 2024 年底,特斯拉在全球的汽车保有量超过了 2000 万辆,市值突破万亿美元。特斯拉的成功,正是因为它找到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创造了巨大的价值。
财富具有鲜明的社会属性,而社会由人构成,所以财富的本质就是为人创造价值。当我们为他人创造价值时,自然就能获得相应的财富回报。以微信为例,它为全球数十亿用户提供了便捷的通讯、社交和支付等服务,通过丰富的功能满足了人们在沟通、生活和工作等多方面的需求。腾讯公司凭借微信这一产品,不仅收获了庞大的用户群体,其市值也在多年间持续攀升,最高时超过 5 万亿港元。我们日常使用的各种商品和服务,无一不是他人创造价值的体现;而当我们能够为更多人创造价值时,也就能换取更多人为我们提供价值。
在我看来,财富的价值基础就是创造。而要创造更多价值,我们需要找到更大的价值基础。这就回到了 “大水养大鱼” 的逻辑,想要挣钱,就得到有更多钱流动的地方去。从自身角度来看,我们的认知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创造财富的能力。如果我们的认知局限于眼前的短期利益,就难以创造和拥有更多的财富。
以投资领域为例,若投资者只关注股票每天的涨跌,或许能凭借一些短期波动获取微薄的利润,但这种收益往往是不稳定且有限的。据统计,在股票市场中,单纯依靠短期波段操作的投资者,年化收益率超过 10% 的比例不足 20%。相反,如果投资者关注企业的长期成长,选择那些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良好发展前景的企业进行投资,收益则可能十分可观。像投资苹果公司股票的投资者,在过去十年间,随着苹果公司的持续创新和业务拓展,其股价上涨了超过 10 倍。
我始终坚信,我们所关注的事物,就如同滋养我们的水。关注家国天下,我们的价值或许就体现在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若只在意眼前的蝇头小利,所能成就的事业也必然有限。
回到具体的投资问题,我们不能仅仅盯着钱,而要深入挖掘钱背后的价值基础。就像写文章,如果创作的内容能够为读者提供知识、启发思考、解决问题,对他人有实实在在的价值,那么自然会吸引众多读者的关注。比如一些知名的财经博主,通过分享专业的投资知识和独到的市场见解,拥有了数百万甚至上千万的粉丝。他们凭借优质的内容,不仅获得了广泛的认可,还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了商业变现。反之,如果只是靠博眼球的标题和短期的流量技巧吸引关注,没有真正的价值支撑,必然难以长久。因为价值的创造需要我们自身具备相应的能力,而这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积累,绝非一蹴而就。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弄清楚其中的基本逻辑。就如同治病要找准病因,挣钱也要搞明白钱从何处来。只有深刻理解财富的价值基础,不断提升自身创造价值的能力,我们才能在财富的海洋中,像大鱼一样自由遨游,收获属于自己的财富硕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