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集训营学习汪曾祺的《夏天》对万物的描写。
汪先生的文笔,极简单,又注重细节,把物全然次第地呈现出来。
他这篇文章光写的物就有26种之多。每一种形态,或香气,或叫声,或典故都不一样,却都是点到为止,引入想象,有一探究竟想法。
第一段:“夏天的早晨真舒服。”
那怎么舒服呢?空气凉爽,草间露水,蜘蛛网露水,写字,读文。结论“真舒服。”
短短几个词,就描写了夏天早晨的舒服。
栀子花。白兰花。朱兰。牵牛花。秋葵。凤仙花。马齿苋,狗尾巴草,益母草。
淡竹叶开花。苍耳。巴根草。臭芝麻。西瓜。三白西瓜。香瓜。蝈蝈。金铃子。乘凉。月华。露水下来。回屋睡觉。
鸡头米,鲜核桃。夏天就过去了。
学习《沉香屑——第一炉香》片段。
这两个片段重点写的是象牙红。
第一段由远及近的写法。回来,傍晚,风声,感觉寒,竹子,由竹子到外面的海,天,灰黄的颜色。但是只有那近处的象牙红一直在开着红花。
给人一种晚归海天图,一种有点苍茫凄凉的意境的美感。
第二段天已经完全黑了。只有他的车。用一种比喻的手法描述了那种远远的模糊的虚幻的感觉。存在在眼前的只有一朵朵象牙红,代表着一点点的原始的简单的希望。
分析——
这两种手法,写作手法不同,但是给人的感觉也不一样。
第一篇用的简笔画。淡淡几笔就勾勒出了物象,显现在眼前。
这里也有细节——对栀子花描写的细节。栀子花的香气,拟人化栀子花就要“香的痛痛快快”的。(还有栀子花与白兰花香气、外形,人对它们的喜好的对比。)
巴根草的细节:用儿歌。好吃的香瓜,可爱的蝈蝈的叫声。
第二篇采用的写意国画。
用一种虚化的模糊的画笔来展现远景。用直观的漂亮的颜色来展现近景。
不管哪一种写法都将“物”通过形状和颜色、声音、香气等写作手法让人印象深刻,生动准确,形象突出,物象呈现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