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领跑合成生物赛道 华熙生物全产业链布局助力产业跨越“死亡之谷”
2024-02-28 12:14  浏览:1263  搜索引擎搜索“手机易展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手机易展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近年来,全球大热的合成生物发展迅猛,AI、计算机、工程学等技术工具及跨学科的使用融合,驱动合成生物基础研究成果的持续爆发。

根据Web of Science每年发表的合成生物学领域相关论文,2000年领域内发表的论文数量仅为809篇,2022年达到17456篇,增长超过20倍;从专利情况看,每年申请的合成生物学相关专利也由2004年的59项增长到2022年2899项,增长48倍。

毫无疑问,合成生物学已成为全球重要经济体的竞争焦点。在中国,大批企业扎堆入局。据睿兽平台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广义的合成生物学关联企业数量已逼近1000家。

尽管我国合成生物产业发展速度快,但仍处于“爬坡”阶段,短期内合成生物企业仍需要共同做强基础研究,做大应用市场,更好的解决合成生物从0-1-10-100-1000的研发创新、产业转化、市场转化等关键问题。以华熙生物为代表的全产业链型企业有望成为“扛旗者”。

现阶段国内合成生物企业中,华熙生物是为数不多能够打通全产业链的公司,既能进行基因编辑、创制细胞工厂,也能做产业转化以及市场转化。业内人士认为,华熙生物这种掌握了合成生物制造产业链各个关键环节能力的公司,对市场及终端产品的了解也更深刻,能更好的反哺研发和产业转化环节。同时全产业链公司还能更有质量地实现降本增效,并具备质量安全可控、能有效规避供应链上各类外在风险的优势。

合成生物全产业链企业凤毛麟角,根本上在于一些关键环节技术壁垒非常高,比如“中试”环节。中试是中间性试验的简称,即小型生产模拟试验,是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产业转化之路的“死亡之谷”,科研成果能否产业化主要取决于中试的成败。

关于中试,有业内人士强调:“在实验室中很难去建立一个标准的生产工艺和生产流程,而中试正是模拟了一个小型产品化生产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也需要有生产标准操作规程、产品质量体系的控制、中间体的检测、甚至包括三废排放的处理等过程。而涉及规模化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工艺、产率优化、产品质量控制、产品稳定性研究等关键问题,都需要在中试环节确定解决方案。”

可见,中试环节十分考验企业的产业化经验以及成本投入的力度与决心。华熙生物是国内最早认识到中试环节的重要意义并率先建设合成生物中试转化平台的企业之一,其在中试方面进行了大规模投入,在天津建成全球最大的中试转化平台,规划64条中试生产线,目前已有30多条中试生产线投入使用,聚焦合成生物科研成果的中试及产业转化。

据了解,华熙生物的中试转化平台拥有两大特点,一个是“柔性化”,另一个是“平台化”。

所谓“柔性化”是指华熙生物将中试所需要的各个环节流程进行了模块化和抽屉式的拆解,这样中试平台就能够实现数十种组合方式,满足不同物质对于中试各个环节的不同需要。

而“平台化”意味着华熙生物的中试平台不仅能提供更多物质的中试解决方案,为中小型企业和科研院校提供技术成果转化支持,还能基于华熙生物从“菌种到终端”的合成生物全产业链,实现科研成果到终端产品的快速转换。

在中试转化平台的赋能下,华熙生物已经推出了“微真、超纯麦角硫因、重组人源胶原蛋白”等合成生物原料产品,同时,红景天苷、甘油葡糖苷、人乳寡糖等物质也已进入中试阶段。

可以说,走在行业前列的“全优生”华熙生物,以其全产业链建设尤其是中试环节的打造,成功为广大竞争者“打样儿”。从长远来看,合成生物产业将逐步从技术考验步入到综合实力比拼,特别是合成生物技术的中试及产业转化能力,将成为我国合成生物制造链条上的一大核心优势,为更多合成生物产业成果的快速落地奠定基础。未来,我国合成生物产业有望在国际竞争中取得更多成果。


【广告】

发布人:95be****    IP:124.223.189***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