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天黑时刻,和一位家长偶遇了。
她好像找到了一个难得的机会,和我讲了很多很多。
先说起孩子回家说,课堂上一直举手,老师就是不请她。她都不喜欢上语文课了。我讶异了,孩子课堂的发言频率还是很高的。于是,问了:是什么情况下给她这种感觉呢?家长说,没有问,就是告诉她,老师要照顾每一个孩子。我回想了课堂上,孩子举手确实挺积极的。有一次,展示生字书写的时候确实在她举手时请了别的同学。我记得孩子还对我说,老师,你怎么都不请我?
听了我的讲述,家长继续告诉我她的想法。她说,本想和老师沟通一下。但又担心老师感觉这样的家长就是爱找碴。于是就想自己消解。
后来,我也讲述了孩子在学校与我的交流。孩子告诉我,现在不爱写日记了。我问,是遇到什么困难了吗?孩子说,不是,是妈妈一直要我写很长。还有,她说,现在很多同学都超过我了。我问,妈妈是觉得你一定要是全班写得最好的吗?孩子说,对啊。我笑了笑说,一直都第一,就是老师也做不到啊。听了我的讲述,家长直呼冤枉,又向我讲述了她在日记上是如何与孩子沟通的。
接着,家长又回顾了之前的一件事,坦诚了当时的想法:现在的老师,难道都是不能沟通的吗?
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家长和老师之间的心灵关闭是如何产生的呢?孩子对双方话语的做法的解读和传递竟然是一个因素。没有直接沟通,把想法和脑补的内容放在心里。
最后我们约定:有疑惑的时候,用合适的方式表达与沟通。
只是,我也有个担忧:我真的有足够的包容接纳各种解读后的感受吗?我真的有足够的智慧直面这些不同声音吗?沟通之后,是不是我的压力和烦恼反而增加了呢?
当然,谢谢家长愿意讲述,也谢谢自己的认真聆听敏锐觉察。这给我带来不少思考,也推开了孩子讲述里的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