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 栏 语
6月14日,2022年《法治蓝皮书·中国法院信息化发展报告》(以下简称蓝皮书)发布暨中国法院信息化研讨会在北京举行。蓝皮书全面展现了全国各级人民法院优化智慧服务、智慧审判、智慧执行、智慧管理等信息系统,扎实推进司法数据中台和智慧法院大脑建设的亮点举措。会上,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江苏省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江苏省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浙江省嘉兴市中级人民法院、广东省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重庆市合川区人民法院、四川省崇州市人民法院做信息化案例专题报告。
2022年《法治蓝皮书·中国法院信息化发展报告》指出,为全面提升执行信息化、智能化水平,解决执行分权集约改革后的案件监管、团队协作、法院协同难题,江苏省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全面推行无纸化办案在执行领域的应用,建成由“可视化”监管、“三统一”案管和“网络化”查控三大平台组成的“两管一控”数字化执行系统,制定出台《数字化执行操作规程》和《数字化执行操作手册》,并在此基础上大力推进执行数字化转型。
执行数字化转型具体实践
01.依托“无纸化”办案流程,实现执行数据信息的归集共享。
苏州两级法院依托智慧审判“苏州模式——千灯方案”建设成果,全面推广执行工作无纸化,深度应用电子卷宗实现网上办案。
以电子卷宗随案生成及深度应用为支撑,不同法院、不同团队、不同职责分工的执行人员可以实时共享电子卷宗,并联式开展执行工作,文书送达、执行约谈、调阅卷宗等执行沟通以“不见面”方式呈现。
02.依托“可视化”监管平台,实现执行权运行过程的监督制约。
在执行指挥中心下设执行事务中心和执行监管中心,分别负责事务性工作的集约化实施与监管性工作的专业化管理。同时对办案系统进行技术改造,在重要流程节点上增设功能模块,实现对执行权运行的流程节点监管“可视化”。
借助标的物精细化管理模块、执行案款管理模块实现重点事项监管“可视化”。
采取指令“派单”的工作方式实现执行自我管理“可视化”。
利用向当事人推送重要流程节点信息实现执行信息公开“可视化”。
03.依托“三统一”案管平台,实现全市法院执行业务的互联互通。
率先研发应用于市域执行管理的“三统一”案管平台,实现对全市执行工作的统筹管理、一体推进。案管平台中的“关联案件跟踪”模块为开展指定执行、提级执行、交叉执行及判断是否具备“执转破”条件等提供抓手,形成两级法院“一盘棋”架构。
通过“三统一”案管平台在线发起执行事项,全市法院之间相互发起具体事务指令,纸质卷宗不再通过线下移转,实现两级法院“一体化”运作。
中级法院执行指挥中心统一分派“三统一”事项,全市法院执行工作质效在“可视化”监管平台上动态展示,确保两级法院“一块屏”监管。
04.依托“网络化”查控平台,实现执行联动协作事务的“一网通办”。
深化拓展网络查控功能,实现主要财产形态网络查控全覆盖,借助信息化平台实现查人找物、协助执行等机制顺畅运行。与公安机关建立临控被执行人工作机制,解决“人难找”问题。
与银行、不动产登记中心、人社局、车管所、交警支队等搭建联动平台,解决“财产难查”问题。
将协助执行工作纳入基层社会综合治理网格化管理,形成“网格+送达”“网格+调查”“网格+信访化解”工作机制,解决“协助难求”问题。
执行数字化转型取得的成效
01.执行资源有效统筹,执行质效实现新提升。
全市执行资源有效统筹,执行质效实现新提升。2021年,全市法院以全省10%的执行人员,办结了全省17%的执行案件,执行到位金额占全省的19.3%,执行员额法官人均结案1240件。江苏省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全省法院执行工作考核中连续两年获评第一名。
02.监管盲区成功消除,执行管理开创新局面。
所有执行环节全程留痕可追溯,执行权监管更加便捷高效,有效消除监管盲区,压降权力寻租的空间。2020年、2021年全市法院执行案访比均位居全省法院前列(逆向指标)。
03.网络查控体系不断完善,联动机制建设取得新突破。
苏州法院“点对点”网络查控系统,有效补足了“总对总”系统的缺项,查控范围更广、功能更全,人难找、财产难查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大格局不断完善。
来源:江苏省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作者:陈琳 高文祥 | 摄影:高源 | 编辑: 周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