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一个外行人眼里的艺术
2024-12-03 08:02  浏览:987  搜索引擎搜索“手机易展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手机易展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今天是周末,我参加了一个名为“艺术与潜意识”的沙龙活动。参加者主要是书画工作者、学习者,以及心理从业者和爱好者。活动的主持人是一位资深的心理咨询师,而受邀的嘉宾则是两位青年画家及他们的指导老师。

活动地点设在一个展览室内。沙龙的主要内容首先是欣赏两位青年画家的作品展览,随后大家围坐一起,参与者可以就作品向作者提问,也可以分享自己对艺术的看法,或者探讨艺术与心理咨询之间的关系。

我并未深入研究过绘画,在这方面只能算是个外行。通常,我看绘画只是从是否好看的角度去评价。一幅画如果看着好看,我就会多看一会儿;如果不好看,就匆匆一掠而过。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思考,当我觉得一幅画好看或不好看时,尽管我说不出具体原因,但对我来说,这是不是也算是一种理解呢?是不是就算看懂了呢?

轮到我分享体会时,我首先从今天的主题“艺术与潜意识”谈起。我认为,“艺”与“意”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体的,甚至可以说它们紧密相连,如同“一个字”的两个面向,从不同维度展现着我们的内心。其中,“艺”强调的是“术”,即技艺、才能;而“意”则强调的是“识”,即意识、想法。指向都是自己的心。

“艺”这个字,最早见于商代,古字写作“埶”。它是一个象形字兼会意字,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人双手持草木的样子,表示种植的动作。后来,“藝”(艺的繁体字)在“埶”的基础上繁化而成。由于种植草木需要技术,因此“艺”又引申为“才能、技能”等含义。

而“意”字,据考证在西周时期已经出现。它最初是在“言”字中部加了一个圆圈作为标记,表示言语中所包含的抽象概念——意。不过,那个时期的“意”字并未流传至今。到了战国时期,“意”字被改写为上“音”下“心”的结构,但其含义依然表示意向、心里的根本想法,同时也指愿望、意愿。

由此可见,“艺”是通过双手劳动、植树等动作来表现内心的想法、需求或爱好;而“意”则是试图通过言语来传达内心的想法。它们都是内心活动的体现,都在自觉不自觉地表达自己的内心。因此,有人用“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来形容艺术,这是非常贴切的。

从语言和文字的历史发展来看,我认为先有语言后有文字。我们现在使用的文字只有几千年的历史,而语言的历史要久远得多。语言可能起源于原始人那种类似动物的叫唤声,是一种基本的表达方式。在那个时候,人心单纯、世界简单,人们很容易理解对方的心意。一个动作、一声轻叫或许就能传达心意。

后来有了文字,但文字需要大脑进行翻译和解释。文字的表达能力有限,而且容易被曲解或误解。此外,文字还容易成为撒谎或沉默的工具。因此,在某些情况下,通过行为或艺术来表达内心可能是一种更好的方式。艺术通常能够表达一些语言文字无法诠释的内心活动。它既能够有意识地去表达,也会不自觉地把潜意识的东西呈现出来。这种表达方式更容易引起欣赏者的共鸣。

所以,我认为艺术作品就像一面镜子。它既是透镜,能够透射出作者的内心;又是反光镜,能够反射出欣赏者的内心。

发布人:9565****    IP:124.223.189***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