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健康委、新疆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共同主办的2023年“健康新疆·边关万里行志愿服务”暨“中医中药中国行”主题宣传活动启动。志愿服务团队开启了沿万里边境线巡诊义诊、健康宣教的行程。健康报记者随队采访,以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为您带来现场报道,敬请持续关注。
本期坐标:
新疆塔城地区塔城市
结束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的行程,“健康新疆·边关万里行志愿服务”活动进入下一站,自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沿边境公路219国道向西南行进370多公里,抵达塔城地区塔城市。
塔城市和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7月
26日
☀️晴
和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塔城市地处塔额盆地北缘,塔尔巴哈台山南坡,额敏河北岸,西部和北部与哈萨克斯坦接壤,辖区总面积达4356.6平方公里,边境线长160.9公里,自古以来就是扼守西陲边关的战略要地之一。全市总人口数不足15万,由汉、哈萨克、回、维吾尔等25个民族组成,少数民族人口占43.1%。境内川流纵横,湖泊星布,多民族的风俗、服饰、饮食等文化交融在一起,形成了独有的多元化民俗风情,被誉为新疆民俗风情的博物馆。
7月26日9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台将高温橙色预警升级为红色。当天,塔城地区等地的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升至40℃以上。当天,专家团队顶着烈日的炙烤来到塔城市人民医院、和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深入各科室开展义诊巡诊、带教查房。
塔城市人民医院中医科的成立可以追溯到1956年,目前科室有7名医生、33张病床。2016年,该院被评为“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近年来,塔城市人民医院中医药服务的诊疗量一直呈逐年增长的态势。截至7月25日,该院今年的中医门诊已达1.06万人次,针灸、理疗、推拿等中医治疗超过3.7万人次。
7月26日,塔城市人民医院中医针灸主任医师蒋军清为患者治疗。
李晋祥是该院中医科的一名主治医师。抓住援疆专家、自治区专家共同查房的难得机会,在一位面瘫患者的病床前,他一股脑问了专家好几个问题。
“你可以尝试一下‘左病右治’的治疗手法和针法。”“实际治疗中,没有毒性的君药可以适当加大一点用量,可能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妇幼保健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王媛媛,援疆专家、广东省中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钟子劭等人纷纷给出了自己的治疗建议。“经过专家点拨,感觉治疗思路一下子开阔了。”李晋祥高兴地说。
团队专家与当地医务人员交流
作为重点打造的一家以中医药服务为特色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国家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的有关要求,借助各级各类援疆资源,从2019年起,在中医药领域持续发力——在中药房,近300种常用饮片、颗粒剂均储备充足;在调剂室,制丸机、膏方机、煎药机一应俱全;在治疗区,理疗室、推拿室、针灸治疗室设置完备;充满民族特色的建筑风格,浸润中医药文化的装修布局。
“以胃肠道等消化系统疾病及对失眠患者的治疗居多,也算是得到了周边居民的认可。”和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赵卫刚介绍,该中心5名医生中有3名中医师,另有1名针灸师,“未来,计划进一步充实中医临床力量,把之前预留的中医康复床位利用起来”。
在一个边疆小城,和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让来自大医院的专家颇感意外。“饮片、汤剂、丸剂、膏方,虽然设备比较简易,但能提供的中药剂型堪比三甲医院;督灸、温针、磁疗、推拿,开展的中医适宜技术完全可以满足居民需求。”钟子劭说。
“作为边疆地区,我们深知自己与内地还有一定差距,但我们一直在努力追赶。”塔城市卫生健康委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全市12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都在重点加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除了和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有喀拉哈巴克乡卫生院、阿不都拉乡卫生院等8家机构能够提供中医药诊疗或中医适宜技术服务。
“我们要让中医药服务真正扎根边疆、造福边疆。”塔城市卫生健康委的这位负责人说。
文:健康报首席记者刘志勇 通讯员黄晓宾
图:健康报记者 张丹
编辑:于梦非
校对:杨真宇
审核:徐秉楠 陈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