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金秋十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将在北京隆重召开。日前,二十大代表名单正式公布。其中,卫生健康界的代表们从哪些地方和岗位脱颖而出?他们有着怎样的故事和心得?《健康报》开设专栏,结合他们的从业经历,讲述他们对党的卫生健康事业的观察和思考、参与和推动、展望和期待。
路生梅,陕西省佳县人民医院原副院长,儿科主任医师。1999年退休。曾荣获“中国好人”、全国诚信之星、全国诚实守信道德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最美巾帼奋斗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最美医生、三秦楷模、陕西省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个头不高,戴着眼镜,说话声音清脆动听,很爱笑,这是78岁的路生梅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1968年,24岁的北京姑娘路生梅从北京第二医学院(现首都医科大学)毕业,响应国家“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号召,一路向西,只身来到黄土高原深处的陕北小城——佳县,坚定地许下“为佳县人民服务50年”的承诺。从青春芳华到两鬓斑白,路生梅帮助佳县人民医院儿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用一生守一诺。
来到佳县后,一次难忘的出诊经历让路生梅坚定了留下来的决心。那天,路生梅来到病人家中,救助一位难产妇女。“进门后,我看到昏暗的煤油灯下,产妇躺在一席装土的袋子上,旁边一位妇女用力地揪住产妇的头发,让她保持神志清醒。同时,接生婆婆正准备用一把家用的剪刀剪断婴儿脐带。”路生梅连忙上前制止,用自带的消了毒的剪子和敷料,为婴儿断脐包扎。
这次出诊深深触动了路生梅,她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佳县的医疗卫生条件,推广新法接生。“我是新中国培养出来的医生,佳县的人民需要我,佳县的患者需要我,我要为佳县人民服务50年。”路生梅把这句誓言写入了自己的党员思想汇报。
年复一年,冬去春来。路生梅曾有机会离开佳县,到条件更好的地方发展,但她选择坚守承诺,继续扎根佳县。她创办了佳县第一个正规儿科,将儿科从内科中分离;在佳县推广新法接生、科学育儿和实施儿童免疫规划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1999年,路生梅从佳县人民医院副院长的岗位上退休。退休后的她,依旧牵挂患者。“为党工作没有退休年龄,治病救人没有退休年龄。”路生梅把自己的电话和住址对患者公开,方便患者及时联系到她。
“2012—2022年是我人生中非常宝贵的10年,我的生活发生了很多变化。”路生梅说,她在这10年中的主要工作可以用3个词总结:义诊、宣讲、公益。
路生梅2016年年初被评为“感动榆林人物”,此后又获得多项荣誉,邀请路生梅宣讲的单位越来越多。“为党工作,传播正能量,用我自己的故事带动更多人去奋斗。同时,我个人的能力也在宣讲中得到锻炼。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大概就是这种感觉。”路生梅说。
2017年,路生梅开始走上公益之路。她组建了“我爱佳县”老年志愿者队伍,带领老年人一起开展公益活动。“起初,我对公益活动的理解就是帮助弱势群体,用自己的奖金、慰问金为他们采买米面油等生活用品,或为养老院购买医疗器械,为环卫工人购买保健品等。”后来,路生梅逐渐认识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于是,她和同伴开始走到农村去,给留守老人送去快乐,帮助他们找致富的门路。
路生梅始终没有忘记当初的承诺,退休后坚持义诊。“2018年,佳县人民医院和中医医院都想聘请我,我当时没有答应。后来,我看到我的恩师已经98岁了,依旧在北京儿童医院出门诊,把自己的学识与本领奉献给患者,这让我受到了触动。”于是,在退休后的第19年,路生梅重新踏入医院的大门,不收取任何聘金,坚持每周3次义诊。她不光要帮助患者解除病痛,也要帮助这两家医院的儿科团队进一步走向规范化,传承医者精神。
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路生梅十分激动。她感谢党和政府以及佳县老百姓对她的信任,也深刻体会到“人民至上”的意义。这段时间,她深入基层问需于民,了解社会动态,倾听百姓心声。她将带着基层党员和基层党组织的嘱托,承载着陕北老区人民的希望,履行这份神圣的职责。
文:健康报记者 郭蕾 张晓东
编辑:于梦非
校对:杨真宇
审核:徐秉楠 闫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