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展会
“大虹桥”建设带来哪些启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系列评论之四
2022-02-22 23:29  浏览:109  搜索引擎搜索“手机易展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手机易展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大虹桥”发展至今,已经经历了3个版本。

2009年,虹桥商务区成立,四至范围为:东至外环路,南至G50沪渝高速,西至G15沈海高速,北至G2京沪高速,共86.6平方公里,逐步塑造大交通、大会展、大商务功能,可以称之为1.0版本。

2019年,虹桥商务区扩区,按照街镇整建制提升的原则,将长宁区新泾镇和程家桥街道(虹桥临空经济示范区)、闵行区华漕镇、嘉定区江桥镇、青浦区徐泾镇原未纳入虹桥商务区的部分共64.8平方公里全部作为拓展区,建设一流的国际化中央商务区、建设开放共享的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增强联通国际国内的开放枢纽功能、营造国际一流的商务生态环境,实现151.4平方公里整体协调发展,可以称之为2.0版本。

2021年,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设立,着力构建“一核两带”发展格局,总面积达7000平方公里,总常住人口1500多万人,可以称之为3.0版本。

十多年来,“大虹桥”的开发建设探索出不少宝贵经验。特别是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设立的这一年来,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一年,是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一年,“一核两带”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跨区域协同发展树立了标杆。我们认为,这是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基础上,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典范,其中的关键不在于制定了多少方案、安排了多少项目、给予了多少倾斜,而在于打好了“三张牌”,这能够给国内类似地区带来启示,提供借鉴。

首先,是打好了“开放牌”,强化了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根本特质。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从名称上看,突出“虹桥”但不是“上海虹桥”,名称里既有“国际”的属性,地理空间上又跨越沪苏浙,体现“长三角”的属性;从角色上看,侧重于以扩大对外开放来深化对内开放,更好形成长三角乃至更大范围的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从任务上看,重点是彰显开放优势、强化核心功能,持续深化长三角协同开放,引领长三角更好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可见,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本质就是双向开放。

一方面,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一核两带”本身的对外依存度就比较高,借助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建设,这些地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特别是依托进博会这个重大对外开放平台,“一核两带”都全力以赴承接溢出效应,引进了一批国际优质产品和资源资本,也涌现了一批走向“一带一路”的企业和投资。

另一方面,持续深化对内开放。相对于整个长三角三省一市35.8万平方公里而言,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空间范围为7000平方公里,使得长三角一体化在都市圈的尺度上进一步具象化。其中虹桥中央商务区可以视为上海都市圈的“大地原点”,而北向和南向拓展带都位于“一小时通勤圈”之内,可以视为上海都市圈的“核心内圈”。随着都市圈同城化进程的深入,特别是长三角“一网通办”的率先落地,“两带”的企业都主动向“一核”看齐,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了“虹桥总部+腹地基地”“虹桥商务+腹地休闲”“虹桥贸易+腹地物流”等模式,“一核两带”之间形成了频繁而稳定的联系。

其次,是打好了“改革牌”,强化了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发展动力。

“一核两带”本身就立于深化改革的潮头,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设立,更是围绕破解制度瓶颈,采取了一系列深化改革的创新举措,激发区域发展的澎湃动力。

一方面,从顶层设计推出以制度创新为重点的改革举措。《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出台了29条创新举措,其中16条仅适用于虹桥中央商务区,另外13条适用于“一核两带”。其中似乎“爆炸性”“重磅型”的举措不多,还有一些是复制推广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经验做法,但是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却拥有更加广泛的应用场景,绝大部分都得到了创造性的落实,打通了从政策逻辑到实地操作的路径。特别是“两带”不只满足于13条“通用举措”,还千方百计争取复制另外16条“专用举措”,从而最大限度发挥了政策效用、实现了政策预期。

另一方面,从基层实际探索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改革举措。在29条创新举措之外,“一核两带”更希望借助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契机,解决更多的现实问题。特别是“两带”都非常注重研究“一核”乃至整个上海的改革动态,一些地区与虹桥管委会、虹桥中央商务区四个片区乃至张江、临港等重点功能区开展经常性的深入对接,在认识上、行动上与上海“同频共振”,从而实现了在上海“五个中心”“四大功能”建设中借船出海、借梯登高。

再次,是打好了“功能牌”,强化了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使命担当。

功能,是超越数量和规模,甚至高于质量和效益的特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中,虹桥中央商务区是功能核心,主要承担国际化中央商务区、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和综合交通枢纽等功能;两个拓展带是功能支撑,北向拓展带重点打造中央商务协作区、国际贸易协同发展区、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拓展区,南向拓展带重点打造具有文化特色和旅游功能的国际商务区、数字贸易创新发展区、江海河空铁联运新平台。

一方面,统筹做好功能分工。尽管虹桥中央商务区的核心地位比较突出,但其绝不是“天下通吃”“样样精通”,有些功能是“一核”所独有的,有些功能是“一核”所引领的,有些功能是“一核”与“两带”共同构建的,有些功能是“两带”支撑“一核”的。特别是“两带”没有一味依靠“一核”的功能扩散,而是结合实际塑造细分领域的核心功能,并通过设立在中央商务区的“反向飞地”或“双创基地”加强功能传导。“一核两带”在功能塑造和区域分工中,也实现了自身利益的最优化。

另一方面,整体推进功能耦合。在功能分工的基础上,“一核两带”通过功能协同和空间协同,对内形成了相互支撑的功能网络场,对外形成了服务长三角的功能辐射源。比如,虹桥国际机场以客运为主,通过与金山的华东无人机空港、平湖的直升机空港、嘉兴的货运机场协同,以及在苏州、嘉兴等地设立虚拟航站楼,就能够形成多层次的航空枢纽。

(作者系华略智库轮值CEO、长三角研究院院长)

发布人:6aa6****    IP:183.195.80.***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