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瞳瞳 《扣问成链,释史生义—初中历史复习教学中的问题链设计》
原文摘抄:
初中历史复习课的教学目标不应停留在对知识的回顾上,而应该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生成全新的、在新授课时无法生成的历史解释,以更大的框架在旧有的知识中建构意义链条。
有知识和有联系的知识比孤立的具体具体的知识要好学好记——布鲁姆
课程标准中每个历史阶段前的概述,对建构复习课的意义链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所谓“问题链”是教师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按照学生的已有知识或经验,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将要产生或可能产生的困惑,将教材知识转化成为层次鲜明,具有系统性的一连串的教学问题,是一组有中心、有序列、相对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问题。从形式上看,问题链是一环套一环;从内容上看,它是问问相连,环环紧扣;从目标上看,它是步步深入,由此及彼。
问题链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对于实际层面的知识配“小问题”,而在辅成了若干小问题之后,在理解和运用层面上设置探究式的“大问题”,完成对前面小问题的串联,从而形成完整的问题链。
在解决小问题时,可以通过对材料的简单解读较快得出,也可以交予学生自主完成整理与复习。在解决大问题时,教师除了要给出足够的材料和铺垫外,还需要以更复杂和多样的课堂活动加以辅助,提高问题的解决效率。复习课中较为常用的有习题训练、小组讨论的方式,一个活动用时3~5分钟,是学生运用所学探究历史的重要实践。与解决小问题时,简单的阅读整理对答等形式穿插,让教学目标的达成重难点突出,错落有致。
阅读感受与总结:
目标设计重点关注概述部分,问题链设计,注意课标更为具体的内容,特别是对知识点掌握的层次要求
这篇文章对我的启发较大:一个方面,文章给出了具体的教学目标和问题链实施路径,依据课标和学情,依托史料和活动,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实操方法;另一方面,教学目标部分让我明白,目标不应该停留在知识层面,而应该上升到更高的对于解释、对于规律、对于趋势,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而且,文中的案例分享,明白的展示:教学目标要重点参考课程标准相关具体内容,这些内容很好的回答了教学评一体化中非常关注的“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